第86章 这样奇葩,真的无所适从(1 / 2)
史少华在田埂漫步,思考鼠年整体规划。
小河里几乎没有水花,春节前,老家附近的大小沟面,鱼虾被捕得差不多了,来不及生长。
所以河面自然不会有多少水花,少数幸存的鱼虾,躲在沟底,担惊受怕。
人类真的残忍,想吃什么动物,就吃什么动物。
貌似在六千多万年前,天降陨石,砸在地球上,统治地球一亿多年的恐龙,从此灭绝。
因为恐龙灭绝,哺类动物登上了历史舞台,人类才进入食物链的顶端。
所以人类要感谢陨石,没有它,也就没有人类。
最近数百年出现的工业发展,极大地提升了人类文明程度。机械电气什么的,真正进入寻常百姓家。
人类进入信息化时代后,对环境的破坏,越来越厉害。
大自然的资源,是有限度的,过度开发,会被反噬。
所以保护生态环境,还地球以安宁,成了人类发展的主题。
天无言而四时动,地无语而万物生。
最近传出一个新的信息,说人是古鱼类进化来的!
按此说法,人的祖先是鱼!
握空!
那吃鱼,是不是吃祖先?
放心,人类的鱼祖,和现在的鱼,最多算同宗,彼此不会产生多少影响。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这句话出自《庄子?秋水》中的“庄子和惠子”的对话部分,是惠子对庄子的提问。它告诉我们的道理想必大家都已经知道了---不要光以自己的眼光去看待别人,还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等。
这篇文章其他段落也蕴含着各自的道理,在此不做赘述。
《秋水》也只是《庄子》的一部分,尽管其中有些文段创作于其弟子,读者可以自行阅读《庄子》领会其意。
古人玩玩“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这种文字游戏,同时给我们带来一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心灵鸡汤还是很有想法的!但是我们今天讨论的是“子非鱼”,能否知“鱼之乐”?
要弄清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知道鱼是否有情绪?经网查,葡萄牙相关研究小组已经通过研究证实了鱼类在周围环境变化的情况下会产生相关的情绪变化,只不过他们是基于激素水平的变化判断神经反应,测试对象为海鲷。
另有研究表明,一些鱼受到刺激会变色,而某些鱼对水温则更加敏感。我们不可否认的是就算鱼有情绪那跟鱼的种类有很大关系,所以答案的结果跟他们讨论的鱼是有关联的哦!然而大多数实验表明的是鱼类在受外界刺激的情况下,激素水平或某些行为会发生变化,但是这种激素水平的变化是否就意味着快乐或悲伤呢?
人类快乐或悲伤会产生相同的激素水平变化并不等同于产生这类变化就意味着快乐或悲伤,因为我们不知道鱼类是否存在人类没有的情绪会产生同样的激素水平变化。
此外,受刺激而产生的激素变化并不代表可以主观意识上产生情绪,首先这些被动条件是需要触发的,就算证明了情绪可以因为外界环境的改变而激发,也不能证明鱼类可以自主的高兴或是悲伤。
例如,人类可以在外界没有变化的情况下主观地通过回忆想到某些事情会开心或是悲伤等。不排除所有科学家在写结论的时候都考虑了这些,当然出现这么不严谨的问题应该不是作为一个科学家应有的态度。
姑且认为他们都排除了这些可能性吧。现在海底总动员可以一起去找小鲤鱼吐泡泡了,还可以顺便带上海绵宝宝(毕竟他可是能自主高兴或悲伤哦!
那么现在我们就假设所有的鱼都有情绪,而且是能够自主开心或是忧愁那种。
回到文章,庄子开始说自己知道鱼的快乐,惠子说你又不是鱼怎么知道鱼快不快乐。那到底他知不知道呢?
也许它这辈子本可在黔灵湖里自由玩耍。
也许它也会成为别的大鱼腹中之食。
也许它会宅在它的小天地里。
也许它也会在别人的缸里。
也许它会认识更多的鱼。
也许的也许,都只是所谓的一厢情愿。
自从它被我放到缸里的那一刻,也就断了所有的所谓“也许”
人类一向是自以为是,我也不例外。
人类一直都自作聪明,我也逃脱不了。
人类一直都自作多情,我也是其中一人。
究竟是水限制了鱼的想象。
还是鱼打乱了水的生活。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鱼相忘于江湖,人相忘于道术。
水,鱼,人,到底谁比谁更幸福,谁比谁更自由。
本来一切都好好的,自从有了人,一切都变得与众不同。
与众不同没什么不好,也没有什么好!
史少华在田埂散步,想的就是这些问题,像一个小孩。
这叫有童心,你同意吗?
一腔孤勇,能持久乎?
项羽为什么会失败?
史少华是欣赏项羽的,但他想不通,项羽为什么会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