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血的承诺(2 / 2)
觉得这个儿子举止轻浮,不堪大用,没个正经皇子的样子,哪里能当皇帝!
刘宏就没有自我反思当一下自己,他这个样子都能当皇帝,都能成为一国之君了,凭什么他的儿子就不行?再不行还能比他自己更昏君么?
汉灵帝犹豫的重点是,他想立第二个儿子刘协。
但是废长立幼和祖宗礼法是有冲突的。这对于刘宏能在后宫开步行街的皇帝来说都是小事情,改掉一个礼法那还不是举手之劳吗?
至于那些穷酸的大臣在那叽叽歪歪的他根本不在乎,可是刘辩的后盾也是很坚挺的。
刘辩的舅舅是大将军何进,汉灵帝还活着的时候,当然不怕这何进搞事情。但是一旦自己去世了,谁能保证何进不会行那废立之事。
那个被他车裂了的王芬都想玩废立,何进可是有着霍光基础的。不是说他能力强,是形势很像。
除了汉灵帝有这样的顾虑,他身边的太监们也不想刘辩上台当太子。
这个就是因为切身利益了。如果刘辩当了皇帝,那他老妈何皇后就是太后了。垂帘听政可不是慈禧开始的,汉代不就可以以太后的名义临朝了。
虽然何皇后和宦官集团关系不错,当初刘宏因为何皇后毒死王美人要宰了何皇后,这些宦官拿出自家身家保下了何皇后。
可是往日的恩情是不能当政权来使的,最无情的都是帝王家,这里面包括皇后的。
如果刘辩当了皇帝,政治势力就要落入外戚集团手里了。确切来说是会落进大将军何进的手里。
如果把小儿子刘协立为太子,那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他的母亲地位低,而且已经去世了,根本没有什么外戚势力可言了。
东汉的中后期刘家有个传统,不是重用宦官,就是把大权交给外戚。,刘协上位那政治权利还不是最后牢牢捏在太监手里。
现在刘宏的想法和太监们的政治诉求形成统一。太监们立刻给何进上眼药,意图压制外戚集团的势力。
汉灵帝对于兵权还是理解的很透彻的,之前分袁术兵权。现在他又想分何进的兵权。大将军的重点就是兵权嘛。
八月开始汉灵帝设置西园八校尉,而且刘宏没有忘记自己。
无上将军---天子刘宏,上军校尉---小黄门·蹇硕,中军校尉---虎贲中郎将·袁绍,下军校尉---屯骑校尉·鲍鸿。
典军校尉---议郎·曹操,助军左校尉--赵融,助军右校尉--冯芳,
左校尉----谏议大夫·夏牟,右校尉----淳于琼。
诸校尉统于蹇硕,小黄门蹇硕总管各军,直接受命于汉灵帝。一时声势浩大,连何进亦要受其命令。
九月,任命董重为骠骑将军。董重就是刘宏母亲董太后亲侄子,仅仅过去一个月,刘宏再次出手,加强刘协背后势力。
刘协自小在董太后手里养大,自然和他们成为一系。汉灵帝直接给刘协拉起一个外戚势力。
何进非常的郁闷,不是他不想反抗一下,是因为何进坐上大将军的位子也没多长时间,屁股还没坐热呢。
之前因为有了两次党锢之祸,天下士人和宦官争斗的过程当中损失惨重。
正所谓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所以他们纷纷投靠在何进的势力之下。于是何进也一下子抖了起来。
老子可是平定了黄巾军的(他是大将军,当时袁术当然是他属下,你一个太监就能骑老子头上拉屎了?
这下外戚和宦官之间的矛盾就更加激烈了,袁术放出的风声那是彻底得到印证。现在他们都没时间找袁术麻烦了,他们都要打出狗脑子了。
冬季十月,汉灵帝平乐观上举行阅兵。
不断滋生叛乱,一些于是望气士们预测,洛阳将会有兵灾,南北两宫发生流血事件。
汉灵帝对此深信不疑,于是异想天开的征调军队,在洛阳城西边平乐观上举行阅兵仪式。
在平乐观修筑一个大坛,上面立起十二层的华盖,高达十丈;在大坛的东北方向又修筑一个小坛,立起九层的华盖,高九丈。
东汉时的一丈为23米,则十丈为23米,华盖高度跟现代7~8层楼高(一层3米相当,够高够气派,相当的高端大气上档次。
阅兵仪式场面很壮观,数万步骑兵列队设营布阵,汉灵帝站在大华盖之下,大将军何进站华盖之下进行检阅。
之后身穿铠甲,头戴盔甲全身武装的汉灵帝,骑上有护甲的战马,“威风凛凛”地绕着军阵,巡视三圈返回到起点将兵器授予大将军何进。
汉灵帝圆满结束阅兵仪式,事后刘宏特意召见讨虏校尉盖勋问道:“天下为何有那么多叛乱?”
盖勋回答:“还不是陛下宠信之人的子弟做的好事。”
当时上军校尉蹇硕也在座,刘宏转身问蹇硕,蹇硕魂都吓没了,哪里知道回答什么,因此怨恨盖勋。
刘宏又问盖勋:“我已在平乐观阅兵,而且把西园的财物散发很多给士兵们,如何?”
盖勋回道:“臣听说‘以前的皇帝只夸耀德政而不看兵力多少’,如今叛军在远处,陛下却在眼前阅兵,不能显示陛下果断刚毅,而由穷兵黩武之嫌。”
这玩意没法现场直播,其他人根本看不到,所以对于叛军没啥效果!
刘宏非但没生气反而称赞盖勋:“说的对,你我相见恨晚,那么多大臣没有人能像你这样说话的。
不过我还有一个目的是你也没有看出来的,我希望我能得到我想要的结果,你下去吧。”
无缘无故平日里大张旗鼓搞阅兵仪式,让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闲着没事的洛阳周围百姓们觉得挺好,这玩意解解闷挺好的。
更多的人认为汉灵帝这是瞎折腾,浪费钱财、人力。如同表演给百姓取乐而已,无法展现王朝军威而震慑敌人。
这时一封来自幽州的上书,解开了所有的谜团。
“陛下最近身体安好吃食好臣袁术幽州叩首臣家世受皇恩臣亦忠诚于陛下忠诚于大汉臣就是陛下手中之剑斩杀一切不臣臣在此发誓终生为大汉效忠若违此誓人人得而诛之人神共弃”
袁术这份上书很短,开头是很久没有和刘宏聊天的语气。但是刘宏看了之后仿佛心中的巨石落了下来。
当天刘宏开怀畅饮,反复的看着袁术的上书。袁术的上书不仅有他的官印还有他的私印,已经能够清晰看到一道割痕的血掌印。
这是袁术对刘宏血的诺言,他相信袁术会践行他的诺言。有了袁术的承诺刘宏感觉自己最后一块版图已经拼上了,没有人能够抢夺他儿子的江山,不管是哪个儿子继位。
第二天刘宏就把这份血书给众位大臣看了,他们才隐隐明白刘宏最近阅兵的真正用意。这一天刘宏气色很好,相当的开心,所有的大臣都能感觉得到。
开心的刘宏终于封出了第四个州牧就是扬州牧袁术。
刘宏就是要让所有大臣都看到袁术的承诺,这份承诺也在最短的时间内传遍大汉。一些军中大佬和州牧刺史也赶紧写了份血书给刘宏。
董卓这老东西也给刘宏写了一份,还发誓如果违背誓言会被点天灯,这董卓的语言能力看来也是挺强的。
刘宏对于他们的血书直接嗤之以鼻,你们的血书看看就行了,朕有袁术的这份就完全足够了!
宦官集团和外戚集团这时候发现袁术才是他们最应该拉拢的对象。同时何进在加强手下将士的掌控,而宦官们也在拉拢一些将军。
现在没人觉得刘宏的阅兵是扯淡了!刘宏得到了他最想得到的,袁术的血书将限制他一生不能背叛。
袁术也没打算做皇帝,他也说了他忠诚于大汉,这个是必须的。至于他的子孙将来怎么想那不管他的事情了,袁术这一生只想做个忠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