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红残仲夏(2 / 2)
罗素友说:“不是学生难找,是你摊子铺得太大了。”
“也许吧,兄弟,你可不能见死不救,过几天就开学了,你得给我想想办法,多找几个学生。你放心,亲兄弟明算帐,你拉一个学生,伍拾元,怎么样?”
“你放心,只要我教的班上的学生想补课,我一定会介绍到你学校去。”
“不是介绍,是一定要拉过去。”
人家不愿意来,怎么能硬拉?才给五十?别的老师都给八十,甚至有一百的,罗素友心里想,怪不得着急,不舍得投资,当然找不到学生。钱多少倒不是什么大问题,主要是这几年感觉易龙把钱看得太重了。
想起这事,罗素友心里就有点不痛快。
也就是几年前,社会上兴起一股补课的风,快放暑假时,班里有好几位家长找到他,让他给学生补补课。罗素友有点心动,刚评上高级职称,心高气傲,很想小试身手,但他又怕麻烦。有一次在饭桌上跟易龙提起这事。没想到易龙却来了精神,他说这是好事啊,他正想办个暑期提高班。于是和李明三个人合计了一下,感觉这事能成,便决定做起来。于是易龙便租教室,跑关系,拉生源,第一个暑假提高班如期开班。本来以为这事是三个人在一起商量的,还是罗素友最先提起的,所以罗素友想当然以为是三个人合伙办的,没想到在开班前二天易龙却给罗素友和李明开出了条件:每拉一个学生提成3,每代一节课,给1,还有补助什么的。虽然比一般的代课老师的待遇高了不少,但根本没提分红的事啊,摆明了是把罗素友和李明当成了雇员。罗素友很失望,甚至有点生气,他看了一眼李明,他却不动声色地喝着茶。后来易龙去结帐,李明才笑笑对罗素友说:“你没想到吧?”
罗素友反问道:“怎么?你想到了?”
“呵呵,无利不起早,你以为易龙这么起劲地租房子,找关系,还不让我俩插手,是在做好事啊?”
罗素友很生气,甚至不想再代课了,但一是因为面子上过不去,二是已经把那几个想补课的学生拉了过来,自己不去代课的话没法跟家长交待,所以最后还是去了,但他心里很不痛快。正好第二年学校里另外一位老师也在办补习班,他问罗素友愿不愿意去代课。罗素友就答应了。几天后易龙跟他提起代课的事,罗素友装作很惊讶的样子说:“你怎么不早说?现在离放暑假只有一个月时间了,你才准备?我以为你今年不办了呢!你看人家张老师,上个月就找我了,我也答应了,现在也不好意思再改了,你说是不是?”
“哈哈,是,是,看来我是准备晚了,没关系,没关系。哎,你知道,我不像你,家庭负担重,得想办法,我也没其他本事,除了补个课,还能干什么?今年算了,明年就不要再答应别人了,这也算是帮哥一个忙。”
话说到这个份上,罗素友的气也消了大半。他当然然知道易龙的家庭负担重,这几年他的母亲身体不好,三天两头住院,罗素友都不记得一年要去医院看望几次了。易龙的爱人张倩,一个学校的同事,经常和其他老师调课,甚至请假去医院照顾他妈。易龙没办补习班之前,是在家里给学生补课,有时也到学生家里补课,这些事罗素友都知道。这样一想,罗素友也就不再计较这件事了,第二年他继续给易龙拉学生,去他那里代——这事就算过去了。
后来易龙的补课班越办越多,收入也越来越多,这事不用细算,只要看看易龙和张老师的穿着就能知道,但易龙也有烦恼:老师和学生越来越难找。
火锅端了上来,易龙一边给罗素友倒酒,一边说:“老罗,我再跟你商量一下,你能不能下午也代两节课?好多学生都是冲着你来的!知道有好几家找你,但你一定要给我挤一点时间,一天两个小时就行。”
罗素友微微陶醉了一下,马上清醒:“这个,老易,我真的没空,我下午有事。学生不好找,老师还不好找吗?”
“都是些年青人,没有权威性啊!”
“我们不也是从那个时候过来的?其实年青人有年青人的优势,他们知识新,有热情,有想法,对吧?”
“这个跟你这个高级教师没法比?你说说你到底有什么事?”
罗素友知道不明说是最好的办法:“真的有事,没事我会不帮忙吗?”不知为什么,罗素友总是觉得要为自己留一点时间,那样心里才会安稳,他总是无法像易龙那样全身心地投入到赚钱这个事业中。
易龙没办法,只好叹口气说:“那好吧。”
3亲密家人
快要吃完的时候,安华打来电话,让罗素友到火车站接人。
“接谁啊?”罗素友问道。
“英子,咱哥的大女儿。”
“哦,就她自己吗?”
“嗯,是的。”
“她怎么这个时候来啊?”
“我也不知道,我现在开车接你。我快到了,你现在就出来。”
“好的。”
罗素友问易龙:“你还要点什么?我去把帐结了。”
易龙忙摆摆手说:“你去吧,别忘了我跟你说过的事。”
过去三个人聚餐,大多数是罗素友和李明付钱,这两年易龙经济条件好多了,所以罗素友也就不跟他客气了,径直走了。
罗素友看着火车站前的车流和匆匆忙忙的行人,想起自己第一次来这里的情形。那一次是父亲带着他来上大学,怀揣着梦想,奔赴新的令人向往的大学生活。那天傍晚夕阳已经落山很久,暮色已经很浓重了,窗外还没有见到城市的灯光,他心情十分忐忑不安,不知道自己所面对的是一个怎样的城市。终于灯光越来越亮,楼房越来越高,火车进入了市区,他激动地都有点坐不住了。当他随着人流拉着父亲走出火车站,站在站前广场时,他感觉自己的眼不够用,高楼,灯光,商场,人流,让人目不暇接。来自小县城的他下决心要留在这个城市。
后来毕业了,罗素友被招骋到现在的六十三中。这个学校是个新学校,其实就是为了解决附近新移民的子女就学问题。生源素质不高,学校各项指标在全市都垫底,但这里毕竟是省会城市,比那些回到县城,甚至小镇的同学幸运多了。再后来认识了安华,结婚,生子,一切都很顺利,也很满足。这个城市对于他来说已经有了家的感觉,虽然有时会感到烦闷,一旦离开几天又会很想念。
正想着,他看见安华带着英子走了过来。
“姑父好!”
英子高中一毕业就外出打工了。
罗素友问她:“吃饭了没有。”
“吃过了。”
“真吃过了?”安华又问了一遍。
英子说:“这都几点了?我真的吃过了,刚才在火车上吃的,十五块钱的盒饭。”
安华说:“再吃点,盒饭怎么能吃饱?”
“不能再吃了,我正减肥呢。”
“小孩家减什么肥。走,咱回家,我给你做饭。”
英子吃饭的时候,安华告诉罗素友:“刚才我问英子了,你猜她为什么过来?”
“为什么?”
“你猜。”
“过来玩几天?”
“不是,她说广州那边打工太累,每天都得干十几个小时,不想干了,想在这儿找个工作。你看看能不能帮她找个好点的工作?”
罗素友说:“我能找什么工作?”
安华说:“我也愁这事,她才初中毕业,能干什么?让我好好想想。你也操点心。”
“不用忙,先住咱家,慢慢找吧。不过让她住哪儿?住客厅不合适,让她和婷婷住一个房间,我估计婷婷又要不乐意了。”
说起女儿,便勾起罗素友一腔愁绪。
小时候婷婷还是很听话,学习成绩也不错。也不知道为什么,一到初中,就开始慢慢变得做事拖拉,钢琴也不练了,作业每天都要写到十一点多,成绩也开始不断下降,为这事安华没少生气。后来钢琴干脆放弃,精力全部放在学习上,但成绩依然上不去。
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两人也有分歧,罗素友认为需要慢慢地沟通,慢慢的教育,但安华却认为一定要严格要求,严师出高徒。但她的教育理念运用到实际的结果很不妙,她和婷婷争吵过几次后,孩子开始变得沉默起来,不再愿意和她说话了,安华说什么,她都沉默以对。气得安华要打她,罗素友急忙拦住她,劝她要耐心一点,现在已经大了,打孩子一点用处都没有。
安华埋怨罗素友:“你也是个教师,为什么自己的女儿也教不好?”
“小孩子,不都是这样?青春期,逆反心理,等到高二就好了。”
虽然嘴上这样说,但其实他也感觉很无奈,谁知道自己的女儿会变得这样,油盐不进。有两次安华不在家,他也跟婷婷说了不少,从学习到做人,从现在讲到高中,大学和以后的就业,但婷婷还是那样,没什么反应,不表示同意,也不表示反对。
这两年来,两个人都为这个女儿更是操碎了心,成绩已经下降到了中下等了,全班七十多名,她经常是四十多名。更要命的是,整天闷闷不乐,跟父母一点话都没有。家里有了客人也不愿意说话。不过英子来了她倒显得有点高兴,但让英子和她住一个房间真不知道她乐意不乐意。
安华心里也没底,说:“我去问问她。”
结果倒不坏,婷婷愿意英子和她住一个房间。
“看来一家人就是不一样,要是换别人,恐怕商量不成。不过英子住她那儿不会影响她吧?”
罗素友说:“影响什么?天天熬到十一二点,早上一早就上学去了,只怕她会影响别人休息。”
“我怕她做作业的时候会分心。”
“她要是不分心,作业也不会做到那个时候。”
“哎!”安华叹了一口气说,“话是这么说,我还是得提醒英子,她做作业的时候别和她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