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国公之论农(四)(2 / 2)
举荐为官的弊端,实际上我心里头也是非常的清楚。
我也想改变,也想彻底的去除掉这一些陋习,从而还读书人一个公平公正的机会。
我虽有此心,却无此力。
当然了,我也在朝堂之上为官。我自己本身,也算得上是士大夫序列当中的一员。
正因为是如此,所以我才能够把事情的本质看得更加的清楚,更加透彻。
虽然说科举是每个朝代都会有出现的事情,这也算是一个很不错的制度。
但是它能够提供给天下穷苦人家的孩子,因为科举而走向个人仕途的机会,实际上是非常渺茫又微于其微的。
这样的机会,说白了,实际上就是一个安抚芸芸众生的一个大大的幌子而已。
给那些穷苦人们,给予更多一点的心理上的安慰而已。
我个人即便是贵为国公,即便是在朝堂有一席之地,但是想要改变这些不公之现状,依然是有着很多令人意想不到的困难和方方面面的掣肘。
权柄在手,有的时候也会有着许多的心酸和无奈。
我心里都是希望,这天下可以有更多的寒门子弟,有更多的天纵大才出现。
只有这样,才能让咱们整个大唐变得更加的美好。
士族子弟…已经很明显的后继人才不足。
土族子弟…虽然当中也有不少耀眼之子存在,但是他们的子弟里,更多的都只是靠依附他们家族里面的裙带关系谋求一份安稳而已。
真正办实事为社禝为天下安稳富足的,可谓少之又少。
读书在很多农人那里,的确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
农人的家里头,本来就家徒四壁囊中羞涩,如果他们甚至连自己的土地都没了,那他们生存下去都成了问题,又哪里来的银钱,可以供自己的孩子去读书认字、去明白事理?
如果不认字不明理,又何曾会有出头之日?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他们代代相传,能够传承下去的也只有目不识丁,和那些非常野蛮原始的粗鄙。
如果他们世世代代都是如此食不果腹,衣不遮体,那他们还能够剩下的是什么…?
他们什么都没有。
活着,也只是活着而已。”
秦‘国公’一边说着的时候有时还挥舞着手臂,语气当中夹也杂着铿锵有力。
他也算得是,很有抱负的一位上位者了。
整个大唐社禝治下的诸多弊端和问题,其实他都是了解得清清楚楚。
只是苦于,无良策可解这些积重较深的问题而已。
可是,‘国公’说着说着,他似乎又想到了一些什么。
一些曾经的过往,一些除了他自己以外,再也没有任何人知道的一些事情。
他又变得…无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