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二章 智商与情商(1 / 2)
没有锅炉、蒸汽机、切削机床等实用工具,造手榴弹和地雷完全考工匠的手工进行。速度慢不说,造出的地雷和手榴弹效果非常不好,铁用多了,火药炸不开这铁疙瘩。火药用多了,炸是能炸开,可得用多少材料。
火药是紧俏物资,又是大量消耗品,不最大利用,完全不适合战争的需要。在很多影视剧中,经常可以看到士兵向敌军投放手榴弹的时候,一颗往往能够炸死一片敌人,真实情况并非如此,手榴弹的威力在影视剧中往往为了表现画面感,所以被夸大了许多。真实的数据是,必须由十个士兵集中投放,才能达到那样的效果。这就需要大量的手榴弹。光靠榆林的那点积蓄,傅忠是耗不起的。他提出,可以在手榴弹的铁头部挫几条缝隙,这样,就避免了上述矛盾。
看着工匠拿着手榴弹一个个凿线,傅忠带点情绪问道:“炮是怎么造出来的。”
工匠不安回道:”是用的模具。“
傅忠马上警觉过来,不能过高要求小地方的工匠,他放缓语气,和蔼说道:”造手榴弹不也可以试着用模具。“
工匠:”没有现成的模具,我们也不知怎么弄。“
傅忠:”不要着急嘛,慢慢试就是了,我不催工期。“
经过工匠们反复实验,终于将模具实验出来,手榴弹的速度出货量蹭蹭往上涨。
可引线又成了问题,手榴弹以极快速度往前飞驰时,引线常常被急风吹灭。没有撞片,弹簧,只能把引线窝在手柄内,手柄越长,窝线就越困难,最后造出的手榴弹,变成了头大柄短的手雷。
优点就是,火药的用量是原来的三分之一。
对此效果,傅忠还是很满意的,集体的智慧真是无穷,只要有个好环境,什么样的困难都能克服。
陕西地势的总特点是南北高,中部低。同时,地势由西向东倾斜的特点也很明显。陕北黄土高原海拔8~13米,约占全省总面积45%。它的高原呈丘陵状。砖厂挖掉一个高原后,跟着向另一个高原取土。换地取土是个十分艰难的事,因为,大部分高原不是黄土,而是黄沙。
好在取土没有什么特殊要求,带上傅忠发明的军工铲,挖起来事半功倍。就算挖到一半,碰上沙砾,换个地方就是。但要把砖头运出来,这就费了老鼻子劲,砖厂的苦力要绕开土堆,从两个高坡的缝隙中修出一条道,这是砖厂最费钱财的事。
榆林北面,有不少这样的空地,从小路进去,一个一个被挖了一半的高原,被其他高原环绕。
这里是傅忠实验地雷与手雷的最好场所。震天的轰鸣被挡住,外面还不知怎么回事的时候,一轮又一轮的轰炸,榆林的士兵已经练出了迅速埋雷,手雷想炸哪里就炸哪里的绝技。
对生命的重视,傅忠真的舍得下本钱,士兵们的训练,都是上战场后的真东西。要扔的距离要多远才不会炸到自己,危急关头又怎么办,随着士兵的检测,数据一步步得到完善。
看到这样的效果,傅忠心里非常高兴,这是不能仿造大炮、枪支给逼出来的,效果并不亚于枪、炮。而且制造简单。比起枪、炮要还装填子弹、炮弹,方便得多。
几轮试过之后,傅忠就发现了问题,那些手雷的落地点越来越近,再扔下去,得把自己也给炸了。原来,人力有时而穷,不如机械,能不停的射击。
这难不倒傅忠,不就是枪械的三段射嘛。换人就成。
看到一片倒的爆炸,刘振(榆林新总兵高兴说道:”我们有这样的三千士兵,横扫狮嘴山不是难事,该报仇了。“
傅忠:”你说容易就容易吗,骑兵不是那些靶子,他们是活的,还能等着让你去炸。“
刘振喃喃说道:”我们好不容易搞出来的手雷,岂不没什么用。“
傅忠哈哈大笑,”这是划时代的进步,怎么能没用呢。他们是活的,我们也是活的,不会看情况变化而定吗。对上了阵,就炸他娘的。不对阵,就围住他的老巢,炸开他的城池,城内是羌人的物资集中囤放之处,他能见死不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