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回 李式巧施疑兵计 一马当街震群寇(2 / 2)
无数流寇将东门堵了死死的。
就在大队流寇拥挤在东门口时,因为六合城并不大,得到报信的大队扬州军马已经赶了过来。
本来熟睡中的主将韩炎听到流寇偷袭的消息立刻就醒了大半,自个差点吓个半死,通州大将军治军森严,要是自己把六合城弄丢了那这颗脑袋也就没了。
清醒过来的韩炎,立即展现了作为一名合格将领该有的素养,立马招呼亲兵吹号唤醒大军,自己领着亲卫及所有骑兵直直就冲着东门赶来支援李式。
等韩炎看到东门口情景以为自己酒没醒,只见李式领着着十余名骑兵已经开始围杀东城门下无数四散奔跑的流寇。
随着大队骑兵赶到东门口,领兵追杀的流寇的李式终于大大松了口气。
韩炎深深的看了一眼李式,领着大军开始全力围剿残余的流寇。
天明时分。。众军兵打扫战场,每个人都兴高采烈。
昨晚一战打的极其轻松,前来偷袭的流寇被斩杀了俘获了一千多人,贼首孙洪才最后被找到时已经气绝身亡,因为昨晚他跑的最早最快,处在城内外拥挤的正中位置直接被挤死了。
估计他到死都不敢相信他会这么个死法。
而李式昨夜的空城计让他在军中声望一时无二,特别是李式领着的十来名骑兵都对李式那是佩服的五体投地,小队未损一兵一将就帮助大军剿灭了近二千流寇,对李式的观看直接跃升为真乃神人也。
数天后全军回撤通州大营,路上所有军士看向李式的眼神都充满了敬意。
李式也在这群新兵中树立了极高的威望。
李式在新军的磨练不但锻炼了自己的胆识与能力,更重要的是为在后期新军崛起年轻将领们有了影响,最终这些积累都将有助于未来李式更加强力掌控新军。
景福二年春末
魏县
就在李式巧施疑兵之计大胜瑯山流寇之时,北方距他数百里之地的亳州魏城他的好有刘彻也因为高效亲民的施政在魏县百姓心中树立了极高的威望。
魏县官道两边阡陌纵横,去年在官府协助下抢种的冬小麦,经过去年冬天几场大雪滋润后,长势良好,田埂间尽是绿油油一片的麦子,经过农人的精心照料出穗良好,如果不遇到天灾人祸今年魏县的冬小麦收成自供有余。
几名文士带着仆从正沿着官道踏青郊游,农人们也在田间劳作。
孟老头带着二个儿子也在田间除草。
今春天气不错,麦子长的好杂草也长的猛,若不及早除去会影响小麦的生长。
这好年景下如果让杂草毁了粮食那就是造孽了。
老孟头不时站到田埂上监督着大儿子孟大成、小二孟小勇,就怕这二小子偷懒。
看着两个憨儿子老孟头不由忧愁起来,最近几年年景不好,家中的的几亩地加上跟地主陈员外家租种的十几亩地的收成,除去地租跟粮税,能够让一大家子吃饱都勉强了。
现在两个儿子都大了,手上也没有多少积蓄这媳妇怕是难娶了。
去年冬魏县周边闹流民,老孟都准备带着一家老少往外地逃难了,
好在新任的县大老爷很快安抚了流民,官府又是给牛又是给种子,让一家人渐渐安心下来。
看着长势不错的麦子,老孟头掂量着收成好咬咬牙给大成讨一房媳妇。
村东老李家的大闺女就挺好,虽然长的黑了点,但忠厚老实,回头拖赵媒婆问问。
就在老孟头思量着老孟家传宗接代的大事时,一声轻呼唤打断了他的思考。
老孟头回头一看,只见官道上一名文士已经跳下坐骑来到了田边,身后跟着个彪形大汉。
一看到那名大汉老孟就觉得这绝对是干农活的好手,膀大腰粗,有的是力气,可以顶一头牛。
刘彻看到农人盯着身后的铁牛,忙示意铁牛不用跟太紧。
然后看着老孟头笑着问道:“老丈,这是您打理的麦田吗,长的真好啊。”
老孟头把眼神从铁牛身上收回听着眼前的读书人说话好听便笑道:
“哈哈。我老孟别的不说,这十里八乡要说种田,那我老孟可是数一数二的好手。”
刘彻看了看麦子赞叹道:“看来今年能有个好收成。”
老孟头大手一挥道:“就这一片,我老孟打理的每亩地产的麦子能比别人家多一成。”
“哦,请教老丈其中有什么窍门?”刘彻问道。
老孟头看着年轻人说话好听有礼自然来了兴致道。
“麦子产的多少,都在自家打理无论是施肥、除草、浇水每一样都有门道。就比方说这浇水,去冬多雪田里水分足,田里基本就用不浇水;如果天燥少水就要在晴天浇水,不然麦根受冻就会减产。”
刘彻点了点头道:“的确,若说这田间农事确实学问多多。”
老孟头看着远处劳作的二个儿子指着麦田道:“田间学问没啥大用,只是填饱肚子的小本事。咱们魏县那新任的县太爷才是大本事,要不是年前官府给牛给种子,这里只会是一片荒地。”
刘彻心中一叹自己所做的只是本职轻声道:“身为一方父母官自当尽心为百姓做事。”
老孟头转身看着眼前的年轻人道:“我老孟头不懂啥大道理,只要是能让咱老百姓不受流离、不遭兵乱那就是咱老百姓的青天大老爷。”
听完老孟头的话,刘彻望着远处碧浪翻滚的麦田久久无语。
后世作为大汉开国之君的刘鸿回想魏县为政的感触曾与众臣公有着一段这样的对话。
“朕常思为政有无所失、行有无所过,不敢稍有懈怠,何故?
为君者承万民供奉,得四海归心,切不可为己而费民力,伤民心,背民德!
当为万民之思而思,为百姓之计而计,以万民之福祉为准,如若有违万民之愿则妄为一国之君,朕深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