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陶县丞的俸禄(2 / 2)
朱见深笑嘻嘻地说道,“宴请、住所,请陶县丞和新会县掏钱支应吧。我们总是住在陈员外家,那才是扰民。”
陶鲁双手一摊,“下官没钱,新会县衙也没钱。所以这个主人家,下官和新会县都支撑不起来。”
朱见深哈哈大笑,这是位君子!
众人讶然,这位还真是坦荡得让人无语。
陶鲁身后跟着的那位男子,拱手道:“殿下,诸位大人,我家老爷,秉承太爷遗训,持官清廉,这是众人皆知的。”
“这位是?”
“这位是在下的族兄,陶宽,少年时就伴随家严身边。”
“哦,请坐。”
说完后朱见深又问转问陶鲁:“陶县丞俸禄多少?”
众人侧目,殿下这是要盘点陶鲁家底,跟他算账啊?
“在下官阶正八品,月俸六石五斗,一年合计七十八石。按照广东惯例,米二折八,一年能拿到十五石陈米。其余的折物,每月发下来什么,就看布政司官仓里有什么。”
“胡椒、苏木、绢帛、棉麻,什么都有。在下十五岁因家严遗荫,被授八品官阶,俸禄拿了五、六年。有一年,下官折物还拿过灯笼、蜡烛和鱼干。这些东西,下官都需要拿到集市变卖了换钱。运气好五六折,不好二三折也有可能。”
“按例下官还有皂隶银可拿。正统十四年,兵部重定官员合用皂隶之数,在下是八品,有两位皂隶可用。皂隶不用工钱,但是得包吃住穿。下官家产不丰,俸禄又薄,养不起皂隶。干脆按照惯例,放还皂隶回家,收一笔皂隶银,每年二十两银子。”
陶鲁娓娓道来。
“二十两银子,比俸禄还要高?”李东阳忍不住感叹道。
朱见深瞪了他一眼,外快比正俸还要高,你是在赞扬大明俸禄制度还是在歌颂呢?
“陶县丞请坐!”朱见深示意道,然后扳着手指头算了起来。
“现在广州的米价是一石三钱五分银子左右,陶县丞的七十八石米折合下来才二十七两银子。但里面还有八成的折物,只能换成折价的二到六成。”
“这么少?”李东阳诧异地问道。
“少?发折物都是官仓里堆积过多的才拿出发。你想想,平日里胡椒贵,每斤四钱银子,结果这月广东省通省官员折物都发胡椒,市面上到处都是胡椒,你觉得它还值四钱银子吗?”
“不值!物以稀贵,东西突然多了,肯定不值钱了。”李东阳连忙答道。
“可是布政司发胡椒,就按市价折银。你余下的俸禄还有十四两银子,直接按市价给你发三十五斤胡椒。不要也得要!俸禄折物拿到手,你不能拿着胡椒去买油盐米醋吧,先换成银子。”
“可是这时胡椒贬值,价格暴跌,可能每斤两钱银子,也可能才一钱银子。三十五斤胡椒,运气好,你能换回可七两银子,运气不好,只能换回三两五钱银子。”
“如此算下来,陶县丞的俸禄最后能拿到手的,连米带折物,在七到十四两银子之间。加上皂隶钱,一年能拿三十两银子。”
做官居然不旱涝保收,还跟农民一样,要靠天吃饭。
运气好能多拿些,运气不好,只能少拿些。
这是做官吗?优越感和幸福感在哪里?
朱见深直摇头。难怪在大明当官,需要用程朱理学来打鸡血。
“一年下来,能拿三十两银子,陶大人,够花吗?”李东阳迟疑地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