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搞事·其三(1 / 2)
南面,袁孙两家反目,打的极为火热,北面的冀州之主却正在为继承人之事烦恼。
袁绍,字本初,是这个时代少有的伪高帅富,出身于汝南袁氏这个天下最顶级的豪门世家,父亲袁逢官拜司空,叔父袁隗(ei官拜司徒,其人长相资貌威容。
可惜,却是个庶子。
在这个讲求身份的年代,嫡庶之间的待遇差如鸿沟,士族之首的袁家更是如此。
其弟弟袁术更是常常斥其为“吾家奴”,袁绍的童年,过的并不愉快。(注一而这些,直到其官拜左中郎将的伯父袁成死后,才变得不再一样。
谁也没想到,一个身体康健的人会死的如此突然,随后,袁绍被过继成了袁成的儿子,那一年他十六,在高门望族中长大的他很清楚,这不过是其父亲收拢伯父一脉资源的一个手段罢了。
高门大族看着表面光鲜,内里的倾轧便是如此残酷。
若是按部就班的成长,袁绍最大的可能,便是如那些庶出的叔伯般,管理袁氏某处的产业。如今,袁成的死了袁绍向上攀登的最大机遇。
在袁绍及冠之年,作为左中郎将袁成的嗣子,萌阴出任濮阳县令,在任期间渐渐便有了清正能干的名声,亦渐渐的受到袁隗、袁逢的关注。
其后不久,袁成的妻子病故,袁绍便就挂印回家服丧三年,其后,又补服父丧(袁成,又是一个三年。袁绍用了整整六年的光阴,博得了一个孝义的名声。
孝期结束后,袁绍拒绝了朝廷的征辟,隐居于雒阳之中。表面遗世独立,内里却是不停的联络党人,如八厨之一的张邈,谋刺董卓的何颙(yong,三君之一的陈蕃,八俊之首的李膺。这些人,具是当时党人中的人杰之辈。
亦是在此时,袁绍认识了其知交好友,一生之敌——曹操。
更是在随后的讨董联盟中,与曹操有了《三国志》中所载的逸闻,绍与公共起兵,绍问公曰:“若事不辑(顺利,则方面何所可据?”公曰:“足下意以为何如?”绍曰:“吾南据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众,南向以争天下,庶可以济乎?”公曰:“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广纳天下的人才和英雄,以忠义之道驾驭他们,便可无往不胜。
这是袁绍向上攀登的计划,亦是其蓬勃而长的野心。
如今,袁绍离这最初的计划,仅一步之遥了。
兴平二年岁末,在得到家族的全面支持后,袁绍撇开征讨公孙瓒的麴义,开始招募冀州西面的山民,组建精锐强军。又在邺城修建工坊,制作强大的弓弩。有了袁氏的钱财支撑,冀州受黄巾之乱影响的民生,开始极大的恢复,大汉第一州的名号,似乎又要回到冀州的头上。
幽州,与袁绍激战数年的老对手公孙瓒,如袁绍般正值壮年的他,仿佛一下子步入了暮年。继丹阳太守邹丹饮恨潞河之北后,公孙瓒亦败在阎柔与麴义的联军手上。那位不可一世的白马将军,在鲍丘丢下两万尸首后,狼狈的逃到了易河之北,立寨据守。
随后整个幽州西部都掀起一股反公孙瓒的浪潮,由公孙瓒任命的各郡长官,几乎被屠戮一空。一时间,幽州四处皆是血雨腥风。任谁都能看出,公孙瓒的败亡,不过时间的问题罢了。
幽州,已是袁绍吃到嘴边的肉,再拿下青、并两州,天下,便是袁某人的掌中之物。
而如此之大的一份家业,袁绍更想留给后妻刘氏所出的幼子——袁尚,袁显甫。
孩子总喜欢模仿父母,如今已长成一方霸主的袁绍,有意无意之下,亦用上了其父亲的招数。
兴平二年末,袁绍把自己不大看得上眼的嫡长子袁谭,袁显思,过继给了亡兄袁基。好给其后妻刘氏所出的幼子袁尚让路。
至于次子袁熙,袁显奕,那是出了名的好好先生,才能平平,在冀州的存在感极低。
袁谭,有贤名,才能亦足,在平定河北之事上有不少功绩,如今被废,袁绍账下的正直之人,便就坐不住了。
“世称一兔走衢(街口,万人逐之,一人获之,贪者悉止,分定故也。且年均以贤,德均则卜,古之制也。愿上惟先代成败之戒,下思逐兔分定之义。”而沮授的这番肺腑的劝说,换来的,却是袁绍被看破小心思后的硬撑:“孤欲令四儿各据一州,以观其能。”(注二
主上不听臣下之言,臣下又能如何,尤其是像沮授这种只靠嘴皮子的谋臣。本就因为袁绍从河内退兵而心中有气的沮授,最终丢下了“祸其始此乎!”的话语,愤然离去。
沮授的进言,未能阻止袁谭的出继,却也为袁谭挣来了督军青州的差事。而他不知道的是,袁绍对他这位敢于插手主君传承之事的谋士已有了嫌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