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6. 第 216 章 《黑石子记》(1 / 2)
最后还是赵不息看到了人群中身材显得格外高大的蒙恬和扶苏, 才让士卒散开,自己从人群的缝隙中挤了出来。
“大兄,蒙将军!”赵不息仰着灿烂的笑容跟二人打招呼。
说实话, 乍然看到和蒙毅长相有七分相似的蒙恬, 赵不息还不太适应。
尽管蒙毅一直跟在嬴政身边, 和赵不息也是早在黑石就认识的老熟人了, 可他的存在感一直都不高,赵不息和嬴政聊天的时候十次里面有□□次会忽略嬴政身后站着的蒙毅。
可蒙恬的存在感比他的同胞兄弟可高太多了,尽管容貌相似,可蒙恬的身材却比蒙毅足足宽了圈, 整个人十分魁梧,挤在人均吃不饱瘦弱的士卒中,仿佛猴群里面混进去了一只大猩猩一样显眼。
甚至就连继承了嬴政优良基因,身高足足一米八五的扶苏在蒙恬身边都显得有些瘦弱。
蒙恬只是点点头,就算是回应赵不息了,这里人多眼杂, 不是说话的地方,蒙恬示意赵不息和扶苏跟着他去帅帐。
扶苏温和一笑:“十五妹在九原关可还适应?”
此话一出扶苏自己都忍不住笑了。这一路上赵不息就没有放下过打招呼的手来,路上遇到的人, 无论是士卒还是将领,赵不息仿佛都认识一样,不停挥舞手打招呼,哪里有一丝一毫不适应的样子呢?
“我超喜欢这里的,这里的人个个说话都很好听。”
赵不息顿了顿, 忽然侧头看向扶苏和蒙恬,十分严肃真诚:“不过我发现了一个很不好的现象,我觉得这件事情所造成的后果已经很严重了, 应该立刻整改。”
听到赵不息此话,蒙恬和扶苏瞬间严肃了起来。
他们方才刚刚亲眼看过赵不息的能力,所以对赵不息都觉得十分严重的坏事自然郑重对待。
“军中竟然还有这样严肃的事情,还请十五妹指明。”扶苏面色顿时严肃起来。
赵不息咬牙切齿:“咱们军中流行一本名为《黑石子记》的书,这种纯虚构玄幻类书籍,里面一个真字都没有,将士们读这种书,很容易让他们染上不踏实、好幻想的毛病。今日一人不踏实,明日就会有万人心不在训练上。”
“如此日复一日,咱们秦军的训练就要荒废,战斗力就会衰弱,大秦就危在旦夕了啊!”赵不息义愤填膺,痛心疾首。
大,大秦危在旦夕?
扶苏嘴巴张得能放下鸡蛋,他觉得自己有些迟钝,思维跟不上赵不息的思维。
不就是士卒看本书吗,大秦怎么就要危在旦夕了呢?
此时先前一直默不作声的蒙恬忽然开口:“十五公主是否言过其实了呢……我倒是认为此书大大促进了将士们学习识字的热情,将士们为了读此书,到处找人学习识字,此书非但无害反而对将士十分有益啊。”
他们那是想读书吗?他们那是想看热闹!
赵不息咬着牙:“将军此言差矣,若是想要识字,士卒们应当去读《商君……应当去读《论语》才是,怎么能读那种一句真话都没有的闲书呢?”
本来想说《商君书》,好在赵不息还记得商鞅写的那本法家著作纯纯就是教导帝王怎么驾驭黔首的,及时改成了适合开蒙的儒家经典《论语》。
可惜赵不息一心想着毁灭自己的黑历史,没有看到魁梧的大将军蒙恬眼中闪过的那丝心虚。
蒙恬心想,怎么会没有一句真话呢,那本《黑石子记》里面的内容分明和蒙毅告诉他的有六七成相似。
他还想知道自家陛下是不是真的红着眼,拉着十五公主的手说“喊我一声父皇,天下都给你”呢,还有是不是有假公主带着陛下留下来的信物来找陛下,最后被陛下慧眼识珠揭穿,而后陛下踩着七彩祥云找到了被狠心养父母当奴隶对待的真公主赵不息,一声令下,十万秦军踏平狠毒养父母的府邸呢。
还有上次过年的时候他回咸阳述职,他的弟弟蒙毅告诉他,陛下一开始是隐瞒身份和公主相处的。
从这点看《黑石子记》里面分明写的很真实啊。不息公主被狠毒养父母视为奴隶轻视,她的生母为她定下的娃娃亲男方也因为觉得不息公主身份地位而上门退婚,不息公主哭着跑出家门遇到了被刺客追杀的陛下,凭借自己的智慧救了陛下,而后在隐瞒身份的陛下帮助和自己的努力下逆袭成为千里闻名的贤人。
等到成名以后,养父母和男方登门痛哭流涕后悔,被不息公主拒绝之后恼羞成怒破口大骂她身份卑微,这时候陛下歪嘴邪笑,表明身份,十万大军将府邸围得水泄不通。
原来无父无母的卑微少女竟然是尊贵的大秦公主!
……《黑石子记》多好看啊,比法家儒家那些书都有意思多了。
蒙恬隐晦的看了一眼赵不息,其实他觉得这本书真实性少说也有七分。
当初陛下调大兵围住那座颍川郡内前国相府邸的时候旨意还经过了他的手,从他这里调的兵。虽说明面上给的理由是围捕六国余孽,可实际上是因为什么原因谁又知道呢?说不准不息公主的恶毒养父母和前未婚夫就是六国余孽,陛下只是打着抓人的幌子为不息公主报仇呢。
“对了,不知公主来此可带着什么陛下的旨意?”蒙恬一点也不想禁止他的快乐来源书,所以颇为生硬的转移了话题。
好在他那张一看就老实忠厚的脸给他忽然转移话题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赵不息也只以为是蒙恬满心都是对嬴政的忠诚,对闲书不感兴趣罢了。
人已经进了帅帐,门前有蒙恬的亲信持矛守卫,一只苍蝇都飞不进来,也能说一些私密之言。
“父皇的确是让我带来了两封信。”赵不息从袖中掏出了两封信,分辨了一下名字,便分别交给了蒙恬和扶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