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张玘(2 / 2)
汉人椎发,跟周边各族都不一样,是一个明显的特征。在汉人的地区,没有发髻,要么是童子,要么是出家人。金人则是北边游牧民族的习惯,周边的头发要剃掉,如同髠刑一般。
入主中原之后,金人推行了髠发的政策。虽然没有深入到民间,但是降兵和官员,许多人都被强行剃掉了头发。有不少汉人宁愿死也不愿受此屈辱。这个过程,颇有些类似后世清朝的剃发易服。只是金人这项政策推行的时间不长,也不彻底。
对于头发,汉人一直都特别重视,发型往往单一。明朝及以前的朝代,绝大多数时间是椎发,成了汉人的一个显著特征。受汉文化影响深远的地区,也采用这种发式。到了清朝剃发易服,男人又都留了一根辫子。等到推翻了清朝,剪掉了辫子,经过短时间的混乱,很快又统一起来。不管是油头粉面,还是百姓乱糟糟的头发,多是短发。发型各不相同,头发长短却是大致一样。至于到了后来,有的男人非要留长发,多是显示自己与众不同的个性,必然有特别的含义。
在这一点上,中国与世界其他各民族,有着明显的区别。
五个人到了跟前。最前面一个三十多岁的将领,好奇地上下打量了张均一番,神情有些讶异。叉手道:“在下张玘,奉董观察之命,前来相见!”
张均听了喜出望外。张玘本是北边渑池县阳壶人,建炎初年变卖家财,募兵抗金,本来是隶于翟兴属下。后来转为董先的部将,驻扎在这一带。
理了理战袍,张均快步上前,叉手回礼:“在下张均,是邓州王观察属下统制。此次援陕州,奉命为先锋。前几日到了陕州,战了两阵。金人派了千余骑兵,紧追着我。一时间摆脱不了他们,只好进入山区与之周旋一二。本想明日从山间折向虢州,不想今日见到将军!”
张玘道:“昨日董观察招见了你派来的人。想你军进入群山之中,必然辛苦,派我来相见。”
说了几句客套话。张均请张玘到篝火边坐下。道:“将军远道而来,本该为你接风。只是我军中没有肉食,没有酒水,只有些粟米,着实怠慢了。”
现在军中没有酒,就说明日子过得非常苦了。这个时候的酒,与后世不一样。某种程度上,将领极少不喝酒的。除非是极其狼狈,才会断了。
张玘听了,道:“你们千里之外救援陕州,着实辛苦了。明日我命军中送几坛酒来。”
张均听了连连摆手:“不必了。出征之前观察命令,战时军中不许有酒,违者要受杖责。这是我们军中的规矩,大家早已经习惯。”
张玘好奇地看了看四周的营地,见许多帐前士卒已经整军完毕,只是静悄悄的。
北风吹来,刮在脸上生痛。天上一轮月亮,带着凉意。四周群山连绵,如同鬼怪一般。张玘突然觉得身上一阵冷风吹来,不由打了一个哆嗦。
这是一支不一样的军队。自己带兵数年,还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军队。能打仗的军队很多,但军纪这么严明的军队,还真是第一次遇到。
摆了摆脑袋,张玘道:“你们到陕州城外,那里现在如何?”
张均道:“金虏围陕州数重,好似一个铁桶一般,到处都没有破绽。我们是在傍晚时分,金军攻城退却的时候,乘其不备,才杀到了城下。让三百人带了粮草进城,我带军立即离开了。”
张玘点了点头。金军围陕州一个多月,周围的人当然都知道了。不过金军大举前来,号称十万,像翟兴等势力,根本就没有实力救援。不只是兵力不够,而且手下的兵马分散,一时集中不起来。
金军围陕州,周围数十里内都遭了殃。有机警逃得快的,分散逃入周边州郡。董先所驻扎的永宁县里,就逃来了不少陕州百姓。对于陕州的局势,张玘不是一无所知。
伸手烤着火,张玘问道:“陕州到这里一百余里,相距着实不近。统制既是救陕州,怎么会到这里来?金人只派了千余骑兵,真那么厉害?”
张均道:“不瞒将军,我属下只有七百人,最重要的任务是救陕州,绝不能让金军攻陷。如果与追来的金军交战,哪怕是战胜了,也必然会实力大减。那个时候,就难救陕州了。”
张玘点头道:“说的也有道理。可你们如此跑下去,离陕州越来越远,又怎么救陕州?”
张均道:“我本来想从永宁北边绕过去,到虢州再去陕州。虢州有邵知州兵马,可以挡住金军。不过,将军若是有意,倒不必那么麻烦。”
张玘听了微笑:“我有意做什么?”
张均道:“董观察只要出两三千兵,与我配合,在前面设个圏套,把金军引过来。不过是一千金兵而已,若布置得当,不难立大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