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人的胆量(1 / 1)
中国文字可以写出《道德经》这样的哲学文章,也可以写出句句真实入耳的《论语》,宏达叙事如《史记》,悬疑加魔幻的巨制如《红楼梦》。即便翻译世界文学作品,汉语也能够一一照应经典著作的思想和语言。诸如《追忆逝水年华》、《战争与和平》等。
日本文字,自身词汇不足,借助注音造词,如中文叫啤酒,日文以英文读音造出日语单词,其读音与英文接近。
阅读普鲁斯特的《追忆逝水年华》,其意识流方式表达出来的叙事特点,中文也可以完美解读,并呈现出完整的语意和意境。
世界各国的语言,在中文表达上皆可以完美诠释和翻译。中国人民与世界从来都是同时代呼吸,共情于世的。
我一点都不奇怪中文的博大精深,以及无限的包容性,因此,中文能够在未来创造出璀璨的文学名著是可能的。土壤,气候合适,不要人为践踏,顺自然生长,中国文学成就,从来不是哪一朝代的少数人的意志造就。而是文化土壤的自然发芽和茁壮生长。
中国人的智慧和胆量,从文学创作中就可以发现太多例证。不允议论政治,偏有《三国演义》,不允许讲迷信,偏有《西游记》,不允许议论皇室奢靡生活,偏有《红楼梦》,民间造反是大逆不道,偏有《水浒传》。
日本文学家的一个创作禁忌,即不以政治和道德为主题,如《罗生门》、《雪国》等。
在中国文学里,这些都不是事儿。此朝不让写,就在下一朝来写,总是要写。民间的记忆从不间断,口口相传,酿为俗语,谶语,谜语,待时机成熟再去挖掘。
挖掘文学遗产的举动还少吗!哪一朝遗落的呢?什么原因丢失的呢?暂且不论,重新收入文化宝库,再做计较。
隔代写作,是中文文学创作的特点。今朝,大清的事被翻出来多少遍,写了又写,民国时期的故事和社会乱相也是取之不竭的素材。
当代自有当代的魅力,当代文学的发展自然要走出历史的怪圈,时代进步,如今科技进步,让人们看清文学发展的价值,看清文学发展的路径,百花齐放,是最好的注解。
不必心存太多的忌讳,我看到的是蔚蓝的天空,和广袤的田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