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章 四响(上)(1 / 2)
自从“重拾经典文化”的号召发出之后,各地方、各相关单位立即着手做准备,结果可以先不论,态度一定要拿出来。
一时间,各类文化工作小组如雨后春笋般先后出现,即便上面给出的官方名额有限,重要的是要为每日新闻提供这么一句话:“活动开启以来,各地积极筹备,民间团体纷纷自发组织团队,不计任何回报地投入工作,为实现文化的复兴而奋斗,据不完全统计……”
这个统计就是各地竞争的第一个点,如果甲地报了一百个组织,那与甲地平级的乙地就不能低于这个数目。
大到一国,小到一家公司,只要涉及分工,就必有竞争,所谓“不做强行要求”往往比给出确切数据更让人头疼。
吴启光作为这次项目王牌团队的带领者,当然同时背负着做出最大成绩的使命,而且在整个过程中,无论哪个环节,他们都要起到带头示范作用。
荣耀即压力。
吴启光既享受这种课题带头人的身份,就需要接受这种随时可能被比下去的压力。
此时这种压力就很明显,或者说,在得知古庸生也成了某小组带头人后,就开始感受到这种压力,特别是得知徐远怀的女儿也进了那个小组。
论学术界的地位,他自信堪为巨擘,地位不逊任何人,但是论知名度和影响力,他跟古庸生则不可同日而语。
现在人家已经光明磊落地放出自己的项目名称——!
没错。就是一部神话小说。就是他最擅长的伎俩。
吴启光右手食指中指轻轻敲着杂志封面,微微抬头不知在思索着什么。
刚看第一回的时候,还不觉得有什么出奇。甚至已经构思好批评文章,比如华丽文辞的堆砌,比如古文的刻意卖弄,但是这一期的连载笔锋陡转,几个故事出现得如平地惊雷,孙悟空的形象几乎呼之欲出。
更让人不安的是,网上的风评眼见提升。之后,古庸生人气本就接近出道以来的巅峰,如今他不去写明显更赚钱的武侠。而是响应国家号召,积极为重拾经典文化、强化精神文明建设出力,简直形象正面到没朋友。
怎么批?
吴启光思考了将近三分钟,突然灵机一动。打开已经进入屏保状态的电脑屏幕。然后登录自己的个人微型博客,开始在发布栏输字:
“故事不错,文字也称得上‘优美’,可是这种优美是不是太冷眼了一些,是不是天然地会排斥一些读者呢?众所周知,这次重走经典之路讲究普遍性,成果惠及面是尽量扩大,古先生为了展示文笔而忽视本次活动内核。让人遗憾之外且有本末倒置之嫌,还望三思。”
短短一百多字。吴教授删删改改花了将近半小时才完成,发出内容之后,开始刷新评论。
毫无例外,吴教授接受到的评论大多以讽刺和攻击为主,然后吴教授抓几个典型进行反驳,仍是借物抒怀之意。
两个小时过去之后,吴教授不知不觉间跟网友们辩论了近五百多条,将“指桑骂槐”发挥得淋漓尽致。
晚上七点多,吴教授的这条微型博客受到的评论也过了两千,创了他微型博客新纪录,正准备吃完晚饭继续跟网友论战时,赫然发现古庸生转发并评论了这条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