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最长情的发小(7)(2 / 2)
棉花收获的季节,我偶尔也会去抢收,然而裂开的棉花外壳尖锐坚硬,经常把手上划的都是伤。
我家地少一点,加标家的地很多很多。因为他们租了别人的地,因为他家要供三个孩子上学,后来加惠不读了也在家里帮忙。
加标的爸爸夜里还兼职在花场打工,背棉花上运输船。
这个时候,加标妈还在夜里连夜采收棉花。
深夜花站灯火通明,深夜农村的田野一片漆黑,好的是棉花是白色的,只要有微弱的光就能勉强看到。
加标妈妈在年龄上升后,视力下降严重,想来是和这个有关。
他们是整个村子里最辛苦的人,因为他们要供几个学生读书,而且加志(加标的大哥成绩优异,即将成为一个大学生。
我们村原来是没有花站的,棉花要么被小贩低价收走,要么你就去远一点的花站自己去售卖。交通是个严重问题,因为路不好,而且棉花占地方没重量,一次也运输不了多少。我们一条边曾经用钱大爷家的船装过一次去花站卖,没有熟人也没有好的价格。
棉花的价格要看水分、蓬松度、颜色等各种指标,但是这些指标都是人说了算的,这个时候有个熟人总能得到好的价格。
每次,妈妈带棉花去卖,评判的人拿着水分检测仪插进棉花内部,仪器响个不停。而别人的也这么响着,但是没有被说成水分很大。
我家反正没有熟人。
而小孩子觉得花站好玩,无非就是若干棉花堆在地上,或者若干棉花打包堆在地上,带来的壮观感受和在上面可以肆无忌惮地打闹,而不担心受伤。我去过没两次,加标倒是可以经常去的,毕竟就在他家斜对面,隔一条河。
当村子里的花站建成的时候,几乎堪称地标的存在,规模上也只是略输小学,而且花站还有更大的小卖部加持,人气也不输学校。那个花站,是隔壁村就近的村民也可以沾光的。
我和加标从小学到大学,基本都是爸爸妈妈靠长棉花维持的,然而,真的是杯水车薪。
小孩子当时是不明白的,只知道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