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6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2 / 2)
盟军各国想要在中国这块大市场分一杯羹,同时在军事方面还得依赖日益壮大的八路军来牵制日军的主力。
自然少不了与八路军合作。
他们想从八路军这里获取巨额的财富,八路也需要盟军各国手中的资源以及技术。
合作共赢!
另外在延安经济研讨会中,孔捷更是从领导们那里领过军令的:“不仅要借助盟军各国的资源和技术促进根据地和部队的飞速发展,同时,在与盟军各方的生意交流贸易往来之中得保证本国的利益。
绝不能造成过大的贸易逆差,导致中国的资源向盟军各国流逝。”
对此总部表示,全国上下金融领域的人才任凭孔捷挑选,制定对应的贸易方案。
如今的国家缺少高技术含量的工业产品和军工产品,那就用基础的一些农业、农副业产品来进行平衡。
总之:
“借诸国之力,共筑中华之兴盛!”
孔捷在会议中掷地有声地提出如此口号。
当然,这一系列经济发展的前提从来都是不变的。
此次日军在南方掀起针对新四军的夏季大扫荡,八路军除了在华北区域展开八月风暴行动策应之外。
军事方面还进行了一系列的举措:
在前敌总指挥部的指挥下,此次八路军方面借着黎城大会做掩盖,秘密调集了冀南骑兵团,冀中骑兵团,新四军骑兵团,豫北骑兵团回来,全员接受装甲兵训练。
考核结束后他们将升级为合成机械化集群。
将机械化步兵,生化防护兵,42式轻型坦克,42式中型坦克,42式105自行榴弹炮,42式150自行走迫击炮,42式155自行走榴弹炮,43式装甲车,42式90毫米反坦克歼击车等兵种和装备集成在一起组建新部队——各部直属机械化快速反应部队,分派到各根据地协助作战。
甚至按照计划主动寻求一些暴露,以进一步吸引日军的注意力。
以此彻底误导日军的判断。
李云龙的指挥职位也略有调整,自从协助总部快速反应部队和装甲部队组建完毕以后,老李已经卸任快速反应部队指挥一职。
返回铁三角集团军,扩编他的部队去了。
当然,按照李云龙的老习惯,绝对不会亏着自己,临走的时候没少捞人和装备。
以至于接任八路军机械化合成支队的许司令员都肉疼了很久。
直骂李云龙这小子混蛋,到哪都不忘占便宜。
这也是此次南攻北守的计划之一。
——八路军冀中,冀南,豫北,山东,淮北都出现类似皇军装甲联队的大规模机械化部队,肯定图谋很大。
不由得日军不相信八路南攻北守的作战意图。
而此次骑兵部队升级行动,可把这些骑兵指挥员们高兴坏了。
冀中军区骑兵团马团长去接收装备和参加训练的时候,就跟做梦一样,看看这个,拍拍那个,一时间连自己的战马都不香了。
他们冀中只有当初丁伟所带的老部队28团,如今由吕大友率领的团,已经扩编为支队规模,由于最先和孔捷的一支队合作,跟着捞了不少油水,这才组建了一支机械化装甲部队。
平时和宝贝疙瘩似的藏在隐蔽的地方保养,根本不给其他人碰。
每次聊天的时候吕支队长的脑袋更是扬的比谁都高。
为啥?
人家手上有机械化装甲部队呀!
这次好了,按照总指挥部的意思,另外还有特别实验区为大家准备的各市机械化车辆,大家伙的传统骑兵都可以正式升级组建为机械化装甲部队。
看他吕大友还得瑟不得瑟了。
想到这里,马团长带着将士们训练的时候就更积极了,到训练升级完毕,更是忍不住想着赶紧返回根据地之后,立刻找一支鬼子机械化部队来过过招。
可怜鬼子的机动精锐基本上在胶东地区的作战中损失殆尽。
八路军此次花费大力气特别打造的多支由传统骑兵升级的机械化装甲部队恐怕是找不到对手了。
而有了这些机械化快速反应部队的协助作战。
在侧应南方新四军的八月风暴行动之中,八路军的各路机械化快速反应部队纷纷出击。
借助优势的机动性,防护力和火力,鬼子的外部防线脆弱的就像是一张薄纸,一捅就破。
尤其是日军在华北境内原本拥有的快速反应部队基本上已经被消耗完了,常规的步兵根本无法以传统的战术限制八路军一方的快速反应部队。
这些快速反应部队在迂回穿插方面简直有奇效。
日军与八路军双方展开交锋之后。
借助这些快速反应部队的机动优势,日军往往会陷入以少敌多,孤立无援,增援部队总会被半路拦截阻击的困境。
尤其是后方的运输线,只要稍微一个不注意,离重兵防守的县城或者交通线稍微远一些,随时有可能被八路军的快速反应部队偷袭。
一时之间,华北方面的日军因为不断出现的八路军机械化快速反应部队而头疼不已。
就连南下增援的五支精锐关东军师团都苦无奔袭,却终究是连敌人的影子都看不到。
在指挥部分析此事的时候,梅津美治郎表示:“这些该死的八路军机动部队还真是令人头疼,冈村君,现在我越来越能理解你的处境了。
看来此次我关东军南下增援,这一步算是走对了,否则华北境内怕是要被八路的这些队伍彻底闹翻天了。”
至此,小鬼子也算是彻底相信八路在蒙东一带修建军事防线,是为了后续在南方掀起的攻势了。
在八路军机械化快速反应部队的折腾之下,日军忙于防守,哪还有多余的精力顶着南方扫荡新四军的局势,继续向八路军各大核心根据地发起进攻呢?
当这一切的筹备就绪。
孔捷在指挥部内笑言:“此刻就好比当年赤壁战争爆发的前夕,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