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酿酒超过十万斤(1 / 2)
十月,涪江汛期结束,黄金水道又开始繁忙,整日里舟来船往,号子震天,好不热闹。
烧坊歇火,无甚大事。这日黄昏,王秉正和王法天一道,早早离开烧坊回了学馆。父子俩还没坐定,就有伙计赶来说,有一姓赵的掌柜到烧坊,是送粮食来的。
“赵昶来了,快过去看看!”王秉正心中一激动,叫上王法天就往烧坊赶。
他一进烧坊大门,就见赵昶穿长衫马褂,被伙计安顿在烧坊院内的一张八仙桌旁喝茶。
“人经不住念啊!昨天还在想,赵掌柜该来了,今天真就来了。”王秉正上前,抓住赵昶的手,热情地招呼。
“答应了王掌柜,赵昶不敢食言。您要的高粱送来了。走,看看去?”
“在哪?”见赵昶只带着一个随从,王秉正问。
“码头船上。”赵昶伙计说。
“走,走,看看去。”王秉正急切地拉起赵昶,往烧坊外走去。
两人疾步寒暄着,来到了铜牟镇的码头上。顺着赵昶手指的方向,王秉正看到,三艘已落帆的大木船依次泊在码头边,船上满满地码放着粮包,甚有气势。
“验验,全是糯红高粱。六百石,只多不少。”赵昶带着胜利会师的喜悦。
“好,好,很好!不用验。马上找人搬。”王秉正也是大喜过望。
“天色已晚,我又不急着走。让船家们先看着,明天再搬不迟。这一路将近十天,劳累了,心里就惦着你许下的酒。”赵昶急切地提出了要求。
“哎呀!我这一高兴把礼数都丢了。走,走,先住下来。今晚这顿酒,一定喝个痛快。”王秉正哈哈大笑,将赵昶手臂一揽,引一行人往桂园酒楼方向走去。
送赵昶到桂园酒楼住下,宴席自然也设在这里,还邀了酒楼掌柜作陪。
菜肴丰盛自不用说。
王秉正拿出一整坛酿得最早,存得也最好,平日只他和左钧私饮的好酒,送到桂园酒楼。安排好,差王法天回学馆把左钧也请到酒楼。
那夜的酒喝到亥时才作罢。经近三年熟化的太白醉,五味调和已至臻境,胜似琼浆。不说头一遭品尝的赵昶,就连卖太白醉快两年的桂园酒楼掌柜,也深感惊艳,他一面喝,一面抱怨王秉正“藏私”。喝到兴处,王秉正对酒楼掌柜承诺,时间到了,酒自然会更好。今后桂园酒楼所售,慢慢都会有如此品质,甚至有望更妙。
酒喝很多,睡得也迟。赵昶一觉醒来,不见平日醉酒后的晕痛,反觉神清气爽,精力充沛。原来,好酒真可以养身!
惦着码头上的高粱,赵昶起床整理下楼。
“起来了!”赵昶刚到客栈大厅,就见王秉正迎了上来。原来王秉正早已赶来,就等着赵昶睡罢起身,一起早饭。
“您太客气!”赵昶叫起随从,同王秉正上街用了早饭,一同赶到码头。
十几名挑夫已在此等候。王秉正和赵昶一番交接,就让挑夫往烧坊粮库搬粮,连计量打斗都统统免了。
几百石高粱,十几个挑夫折腾一个上午才搬完。
“算过没,粮价一共多少?”王秉正问赵昶。
“所有费用加一起,五百两银子。”赵昶说。
“算错了。”王秉正说。
“王掌柜说错了,您报个价就是。”赵昶心中一梗,以为王秉正要砍价。
“我看了,这批粮真如您所说,六百石只多不少。现时铜牟好的黄谷每石八百钱上下,您的高粱都是糯红品种,又是从盐亭远道运来,说好的五百石以上运费另计,也说好价钱再上浮一成。以高粱价加运价和上浮的价格,该是一两银子一石,合计应为六百两。六百石以外的零头,算我占的便宜了。”王秉正细细算来。
“这,要不得,要不得!您给的已是精米价钱,哪还是啥黄谷价哦!”赵昶大感意外,也十分不好意思。家里做着粮食买卖,他对粮食的行情再熟悉不过。按王秉正的算法,这利润就太大了。商人逐利,但赵昶做生意也有自己的原则,就是绝不在朋友面前占欺头。他当即提出了反对。
王秉正一笑,没和赵昶争辩。他拿出一大一小重约六十两的金铤塞给赵昶:“银两太重,携带不便,直接给您金子,还麻烦您回去兑换。”
“多了!多了!”赵昶尽力推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