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篾匠(1 / 2)
作为当今的‘世界中心’,大景这条东方巨龙的身上,有着太多吸引外来者目光的地方。不仅国内独有的文气是引领各国潮流的风向标,就连国内所畅销的手工、纺制类商品,也同样受到各个国贵族的追捧。
又因为书院村毗邻官道的缘故,生活在这的百姓,经常能看到有大批的异国商队由此经过。
于是,在听多了贫穷落后的月国人之后,生活在书院街上的百姓们思维不免悄悄展开翅膀,从而联想到那些经常在官道上,风尘仆仆去往神都城的各国商队身上。
包括有以色目人居多的突厥、阿拉伯、党项,金发碧眼的西方,依旧最令神都人民最敬而远之的部分黑色人种。
这些作为常年在外奔波的人群,蓬头垢面与破烂不堪的衣衫是他们惯有的行装。
特别是伴随商队的脚步随之而来的那些宗教人员,能在这个时代里踏上来景这条‘朝圣’之路的,往往都是宗教里那些最特立独行的苦行之人——更家看重心性修行与教义传播的他们,对外形的要求有时甚至可以下调至约等于无。
但与此同时,这些宗教人员在队伍中的地位,却又都是‘特殊’而备受尊崇的——这些人除担任本职工作以外,僧侣或教徒往往同时还兼任有医生、队员心理辅导、甚至是向导、航海员的工作。
于是,这一幕恰好落在神都人民的眼中,就误会成这些队伍的‘头头’,也往往都是各个衣衫褴褛,须发蓬乱。
“可怜哟……”
蹲在路边卖绿豆的李老汉,并未随着人群的叫好声一同附和。
他是从据此十多里外一处叫李村的地方来的。
一想到自己每天天不亮,就要挎着满满一马篮的绿豆,奔波十多里地赶到书院街这里卖绿豆,辛苦蹲到腿麻的站都站不稳,一天才能挣到的那十多文钱,李老汉就忍不住心疼那些官道上看到过的‘蓬头垢面’的商队。
“都是群可怜人哟……”
“可怜啥?
没病没灾、吃饱穿暖,这还不够你幸福?!”
旁边手里捏了个小茶壶的茶馆老板听后,忍不住出声呛了李老汉一句。
李老汉:“……”
范旭瞄向两人,目光涌动。
在洛辅生活的这些年,天灾洪旱,河堤倾覆,大的灾害范旭虽没碰上过,可小灾却也年年时有发生。
特别是在每年的二三月份,春汛多雨之时,时常能见到有附近沿河两岸生活的百姓遭灾,整村幸存的人拖家带口的跑出来,附近的官府的接济虽不多,但多数时也让人得到最基本安置。偶尔也有因特殊原因被逼得鬻儿卖女,但那毕竟只是极个别少数。
糊里糊涂的活了几千年,骨子里流的早已经只剩下了本分。
能有田耕,能有事做。
就算是那些被卖去为奴为婢……虽说进到那些高门侯府里伺候人不轻松,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伺候庄稼时,又何尝不是呢?
都是一样的。
能安稳活着,就是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