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书院求学(1 / 2)
黔朝建国以来,大兴教育,每个州界都设立了书院,大有一城一书院之势,而且不同以往只是有钱有势的家的孩子进去求学镀金,寒苦人家完全支付不起的费用的情况,书院已经逐渐向大众开放。
此外个人开的私塾也受官府支持,经官府核对之后,在银钱及书本方面能得到一定数额的补贴。
徐州四城共有两个书院,其中一个云翠书院就在洛秧城西北边。
从云翠书院再往北边走个一里路,就可以看到贯穿黔朝南边地界的吟翠江,江边郁郁葱葱,沿着江岸修建了一些亭子和一些观江台,是吟诗作赋一佳地。
林明辞跟着母亲走了半日来到才来到洛秧城北边的云翠书院,从小在乡村成长的他可没见过如此大气磅礴的建筑,四处张望着。
大门前摆放一颗大石,雕刻了云理书院四个大字,油漆了鲜艳的红色,后面是乳白色的石柱大门,四五米高,没有门扇。
站在门口就可以听到近处楼阁里朗朗的读书声,可以看到书院深处高耸的藏书阁和其他教学建筑,以及来来往往点点般的学子们,或有看书,或有吟诵,看得门口的林明辞两眼放光。
门口有亭子,里面有两三门卫,询问了母子二人的目的便向两人告知,从大门进去之后该如何报道入学,不过门卫见两人衣着朴素,倒是有些不耐烦,没给什么好脸色。
书院可谓广阔,进门后,母子二人找了好一会儿才找到报道处,本就有些腼腆的母亲,一个未曾读书过的乡下农妇,在学堂里发出的层层叠叠的读书声中显得有些局促。
报道处是一个老头,乐呵乐呵的,看起来很和蔼一老头,报道过程倒是不太繁复,核验了身份之后,老头问了林明辞一些问题之后,知道林明辞已经8岁,过了蒙学期,礼乐完全不了解,老头也没有多问了。
这与很多乡下来的孩子一样。虽然近些年书院已经向所有人开放,但年复年的教学费和其他杂费仍让许多普通家庭觉得高昂,求学思想也未曾真正走向平民。
……
书院授课的先生姓李,刚来的孩子一般都会从读书识字开始学,每日卯时起读书,然后李先生授课共四个半时辰。
在进书院以前,林明辞只见过开了一间私塾授课的陈先生,教的如林明辞一般大的孩子,进城的时候林明辞和小胖子刘未笙有时趴在窗外悄悄地看。
陈先生总的言行总让人觉得很舒服,只觉得读书人或许都这般温和,可李先生也不凶,却不给人这种感觉,林明辞说不上来为什么。
和林明辞一同在李先生门下的同窗共有15人,大多都是7岁左右的孩子,最小的6岁,是城内一个富商的女儿,而林明辞已经快要9岁,从小在乡下成长的他个头比其他孩子高上了不小的一截。
……
“叫林明辞?嗯……长挺壮的,很好。”“给你1文钱,做我手下,好处多多。”
林明辞第一天上课结束,还没来得及走,就有一个不高的孩子带着一瘦一胖两个跟班直接堵在了林明辞身前叉着手的说道。
林明辞竟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乡下的孩子不像城里面有钱可以买些小玩意,吃食,拿着钱也没有用,所以是没有零用钱这一说的,1文钱可不少了。
而且林明辞还记得之前吃面欠了那个掌柜3文钱勒。
那次进城和其他孩子到处玩,跑丢了,最后好不容易找到路回去,却没有看到父亲。
林明辞肚皮叫破天,站在酒馆外面看着里面的食客喝着酒吃着肉一个劲的吸溜口水,张掌柜看见就给做了碗面吃,还说不着急给钱,以后林明辞自己挣钱了再还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