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面对现实(2 / 2)
“我也想过其他办法,比如设一个副职。但是很快就发现不行。副职更容易与正职同流合污,当时我就知道,再往下面增加人手,不过是叠床架屋,只会增加官员,增加成本,并不会有什么好像结果。”
“下官想来想去,唯一保全生产为先,其他的事情,只能适当妥协了。”
“下官其实也想过,如大人一般大清查一番。但是做了之后,不用数年,大抵一两年,就会旧态复萌了。毕竟有些工厂太赚钱了。而官吏俸禄微薄,甚至工厂管事的,也未必是正经官吏,更谈不上什么前程了。”
“管不住,禁不了。除却维持,下官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何夕听了,没有再生气。只是黯然神伤。
因为他知道杨士奇说的是实话。
只是实话最为伤人。
何夕在辽东的时候,没有想过太长远的事情,更重要的是将工业生产体系给搞出来,那是当务之急。即便而今何夕回想,也不觉得自己作错了什么。
当时他在辽东,亲力亲为,下面的人不敢在他面前耍花枪,即便有问题,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只是没有想到,这才短短一年有余,当年的功臣就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说人的问题吗?或许有的,但是这些工匠从贫困到富贵,用数年,变化是剧烈了一些,以至于膨胀到不知道自己是谁?但是这种事情,在整个世界,古往今来,时时刻刻都在发生。
并不算什么?
是制度问题吗?
也可以说是?国有企业的管理,从来是一个大问题。管得太少,就会出现这种局面,厂长将工人看做奴隶。但是管的多了,且不说人员上增加多少,会有多少负担。单单说有用?
何夕想到的就是卫所制度。
须知,大明在维护卫所制度上,可是下了大力气了。
朱元璋依靠卫所兵打下天下,对于卫所士兵的权力,福利,义务,都有详细的规定。而为了防止军官凌虐士卒,军中有独立的断事官,一套相对独立的军法体系。后来,又增加了文官御史的监督。
但是如何?
不管增加多少人,增加多少管理成本。大明的卫所军,却一点也没有挽救回来。
那么而今的工厂体系会是怎么样的?
不用想别的。只要想想后世国企倒毙大潮,就能明白何夕的忧虑。
后世中国,真有一批能力强大的管理人员,真心为这个国家着想的。但是何夕麾下的是一些什么人?他们能力素质,乃至于道德水准与后世相差太远了。
所以这结果更让何夕悲观。
何夕心中暗道:“看来,到了不得不变的时候了。”
只是何夕也知道,事情要一件一件的做。这一场大清查,已经让辽东动荡不安了,这个时候再动手的话,影响更大。而且何夕内心之中,尚且没有一个完整的方案。仅仅是倾向。
新的法案需要时间去完善,去调查。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