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章 当织女不容易(1 / 2)
这几日林家庄的工坊热闹得不得了,林、陆两庄收获的棉花都已经收进了工坊。
陆家庄的百姓,每一户都分到了卖棉花所得的十二贯钱,高兴疯了。若是这些地拿来种麻,哪能得到如此丰厚的回报啊!
要知道在大唐一年收入十五贯的农家,就基本已经能做到自给自足,也许稍有结余了。
这十五贯的收入里既包括田里的粮食、桑麻,还包括农副产品带来的所有家庭收入。
而现在光是种棉花,两庄每户都能分得十贯钱呐!用这些钱买谷子和布麻,交“租”和“调”绰绰有余。
除了棉花之外,陆家庄也跟着种了不少番薯的,虽然不会做粉丝,但番薯也是好口粮啊。
可以预见的是,今年林家庄和陆家庄,都可以过个好年,基本的温饱不会有问题了。
不过陆家庄的那里的钱都已经分发到户,但林家庄的钱,林族长却扣着没发。
四十二户人家,一共有五百零四贯钱,这些都投入了工坊,作为原始资金。
林家庄这座工坊属于族里的共产,其中林婉婉是绝对的大股东。
之前造工坊的人工和材料钱都是林婉婉出的,这是一笔大投资,总计花了林婉婉一百二十金。
之后请族里娘子们来上工,工钱也需要林婉婉开支。
因此林婉婉在这座落成后正式命名为林氏工坊里,占股百分之七十,剩下百分之三十为林氏一族共有。
而这一次卖棉花的钱,就是林氏一族投入工坊的第一笔本钱,用来收购鄮县其余乡村的棉花。
虽然钱没有分到手,但林家庄的人心还是十分火热。
一想到村口碎石地上造起来的那一座气派的工坊及仓库,居然也有自己家的一份,大家就激动不已。
关于不分钱投入工坊,族里自然也是有反对之人。只是他们说了都不算,并不能做任何决定。
这种大方向的事情,全是林族长和各族老、以及选出来的下一代中坚力量们说了算。
现在林家庄的工坊就是分成前后两部分,前面的主要由林婉婉挑出来的孙锄药、何阿大、林孟博、林孟津、林孟行等五人负责,专门收外面的棉花。
而工坊的后面呢,则由林家庄的娘子军们组成——但凡是愿意来的,都可以来学。每人每月还有基本工钱两百钱,再加上计件奖金和午餐补贴。
今年全林家庄没有种桑麻,布是不怎么需要织了。
娘子们每天除了忙着织渔网就是操持家务,劳动强度并不高,因此听到工坊里招织女,就没有不想去的。
除了极少数几家特别顽固不化,不愿意老婆离开家门干活的人家,以及年纪大到老眼昏花没办法织布的老娘子以外,其余林家庄十五岁以上的娘子,几乎都来了林氏工坊干活。
林婉婉从脚踏式轧棉机开始教起,教大家怎么方便快捷地从棉花中挑出棉花籽。
这些脱籽后的棉花自然大有用处,可以进一步通过纺纱机纺纱、弹棉、染色、再用织布机织布。
分离出来的棉花籽也不会浪费,一部分入林婉婉的药库做中药,一部分则拿来榨油——但榨油又是个大工程,林婉婉暂时还没精力搞,先放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