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深谋远虑(1 / 2)
慕容正到了皇宫门口,算是差不多体会到了朱元璋此刻的心情了——大内亲军锦衣卫各个笔直的站在皇宫门口,身上穿着一看就价格不菲的飞鱼服,腰间配备着宝刀。相比之下,护卫的御林军就看上去有些相形见绌,这一身置办下来要花不少钱呢。朱元璋刚刚到手的银子还没捂热,就被上官云祸祸了不少,现在肯定难过的要死。
锦衣卫有着另一个作用,那便是刺探朝臣动向,所以慕容正也知道今天朱院长叫他过来的原因,恐怕李成桂进去靖阳侯府那一刻,朱元璋便已经知道了。
还没得到朱元璋的召见,所以只好在殿前等候。耳朵里却听到朱元璋在里面大发雷霆的声音。
“朕出师北伐,是为了让老百姓从蒙古人的暴政下解脱出来,现在倒好还没北伐呢,治下百姓就被压迫成这个样子,你说,谁的问题?”
嗯?还有别人?
徐达的声音传来:“百姓大多文化水平并不高,因此才会被人愚弄,臣建议,一定要杜绝这股歪风邪气,还百姓公道!”
“杀!”朱元璋杀气腾腾的说道:“这种腌臜东西留之何用?一共有几个人?”
“十四个!”
“全杀了,死了干净!”
徐达沉默了一会儿:“臣遵旨。”
里面安静下来,过了片刻便传来朱元璋的叫声:“慕容正来了没?”
曹锋赶紧回话:“回陛下,靖阳侯已在殿外候着。”
“叫进来!”
“是。”
慕容正整理仪容,静静的等候着太监的传唤,然后慢慢进入殿中。
“臣……”
话还没说完,几封奏折劈头盖脸的砸了过来。
慕容正连忙请罪。
徐达在一旁说道:“陛下息怒。”
朱元璋咆哮起来:“你好大的胆子!朕还没有召见高丽使臣,你到是手快,挣什么银子不好?你竟然敢拿复合军粮和高龄人做生意,你眼里还有没有朕这个皇帝?”
慕容正连忙说道:“陛下容禀,臣这里确实有些原因还未向陛下说明,请陛下听臣说完。”
眼看朱元璋已经满脸怒火,张嘴就要问候慕容正他十八代祖宗。一旁的徐达赶紧劝说道:“陛下,臣相信靖阳侯不会做出没有理由的事,陛下不妨听他怎么说,再做决定。”
老徐厚道人啊,不愧是生意上的好伙伴。更何况他还是朱元璋的把兄弟,两人关系亲厚着呢,听他这么一说,朱元璋也慢慢的平息了怒火。
“你说,今天说不出个好歹来,看朕怎么收拾你。”
靖阳侯吁了一口气,说道:“陛下明鉴,臣的确是哪副个军粮和高丽人做生意,但是谋求的不是一时利益,而是长远利益。”
朱元璋眯着眼:“复合军粮乃是军中重器,焉能拿来售卖?”
“陛下复合菌量虽说是军中重器,只不过是因为现在我们手上掌握着制造的技术,只要我们掌握着独一份的技术,那么可以拿复合军粮换取更多的利益。”
“就你看上的那点粮食?”
慕容正心中微微一怔:看来自己府上还是有朱元璋的眼线,不然他和李成桂商量说话的内容,怎么会出现在朱元璋的耳朵里。
“陛下,粮草,只是让李成桂放松警惕,辽东一带土地肥沃,如果耕种得当,也是一块粮仓宝地。”
“现在辽东还不是大明的!”
“现在不是,以后会是!”
朱元璋恶狠狠的盯着慕容正,良久之后,眼神稍微有些缓和:“天德他们和我说,你小子是个好战分子,天天琢磨着怎么打仗,一开始朕还不信,现在相信了。”
慕容正说道:“陛下,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中原天朝自古以来,历经朝代更迭,那些盘踞在周边的少数民族,哪个不是在强大的时候依附弱小的时候侵略,高丽和扶桑不一样,他们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文化,有着自己的国家,他们现在还能臣服于我们,但是将来呢。”
徐达厉声说道:“慎言!”
朱元璋摆了摆手:“无妨,朕不是过去,那些皇帝和他们想的不一样,每个朝代都有终结的时候,大丈夫难免有不孝子,就算我大明能够历朝数百年上千年,难保不会出现一两个昏君。你接着说。”
“陛下,这两个国家,最是反复无常,秦汉时,中原设乐浪四郡,后久经战乱,高丽其国,侵吞蚕食,现已不复中原之地。日本久居海外,九牧中原文化,在唐朝曾派过遣唐使,这些在史书上都有记载,然而等到中原朝代更迭,天下大乱之际,这些国家便趁乱兴事,别的不说,辽东高丽人与蒙古人争夺的地方,那可是中原之地,沿海之地常有倭寇横行,杀人越祸。其国人,甚卑贱,不知世上有恩谊,只一味慑于武威,故尔,不得对其有稍许好颜色。”
朱元璋沉默了片刻:“你说的这些朕都知道,但你也要知道这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高丽和日本可以臣服,这便是太平盛世的前提,若是贸然与之开战,于国何益?”
“陛下,臣没说现在就和他们开战,但是,臣现在做的一切都是为日后的战争做准备。”
朱元璋说道:“眼下我们的敌人不是他,而是蒙古人,要对付蒙古人自然少不了高丽人的帮助。”
慕容正拱手说道:“陛下,乘现在做的一切,前期对高丽有所帮助,可以让他们死心塌地的帮我们对付蒙古人,后期,则可以将高丽拖入被动局面,任我们宰割。”
朱元璋眼中精光一闪:“那你告诉朕,这样做会有什么样的收获?”
慕容正沉思一会儿,说道:“若是陛下允许臣放手一搏,高丽三千里土地,便是大明之地!”
朱元璋坐不住了:“若是让你去做,多长时日会有此成效?”
“少则十五年,多则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