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匕首之谜(1 / 2)
一夜经历了剧变,刘昂对他们三个也没了杀意。
季凤山上,人人都在议论着招安的事。
倩茹怕人心再有浮动,撺掇着余成去帮忙散布,说上官渊来季凤山的另一个目的就是招安。
虽然刘家和上官家有旧怨,但好歹上官渊是刘昂的亲外孙,又有患难相帮的情义。
刘昂多年不管事,对山下的事一无所知,对于招安,能指望的也只有上官渊这个外孙。
所以,这话一散布出去,俨然就成了铁一般的事实。
山上的人对他们的态度都因此变得友好起来,还主动给他们安排住宿衣食。
季凤山的刘家军过的很苦,在这青黄不接的时节,全靠吃野菜粥、野菜馍度过。
食物由伙头兵统一做好,然后分发下去。
大约是目睹了昨夜的惨剧的缘故,很多人都吃的涕泪横流,令人见之心酸。
傍晚,上官渊、倩茹又被带入了祠堂。
刘昂叫了军中老将十人列坐左右,自己居上,曾孙刘堂侍奉在侧,极为严肃地同他们谈起了招安的事。
说到底,其实也就是几千刘家军的安置问题。
这些人多数都是老弱残兵,在山上还能勉强团结互助,下山后各回各家,身无长物,无法安身立命。
大家都不要功名,只要田地钱粮。
都怪之前刘颂菊开出的条件太好,以致于刘家军的“要价”颇高,而他们又撒了谎,所以心虚不敢应承。
更怕讨价还价再度把刘昂惹恼了,又送掉小命。
思量了一阵,倩茹有了个办法,她要了笔墨,将刘家军的要求通通写于纸上。
“你们有什么要求尽管提,我们都会如实上报,而今天下太平,国库充足,朝廷不会吝啬于不给你们合理的安置。但如果诸位能帮忙做件善事,我想朝廷里的大臣,一定不会过分挑刺,皇上批的时候,也一定会更痛快!”
“你想我们帮忙做什么?”
“不管怎么说,通吃山的盗匪是经由贵宝地去孟桥驿杀人行凶的,而且刘颂菊还为虎作伥,派人追杀大理寺的官差。所以,为了招安更顺遂,烦劳诸位帮忙查一查此案的真相。”
紧接着,她告诉众人,被害的御史安泰是自己的父亲,若刘家军能帮忙搜查证据,招安的事她一定不遗余力。
这话本来没问题,只是山上的老将,并非都像刘昂一样对山下的事漠不关心。
他们知道桂王长孙极堪称是大宣朝第一权贵。
结合昨夜刘颂菊、刘颂竹的话,他们更断定这是个得罪不起的人物。
他们接受上官渊的招安,已经驳了长孙极的面子,如果再调查搜集人家的罪证,只怕下山享福不成,反而还会早早地送命。
为了安抚人心,倩茹只好把自己同湘湘的关系拿来说道:“世上岂有永远的敌人?我们走的时候世子夫妇还住在我们的家里。另外,为家父翻案,是桂王向皇帝亲口要求的。如果这事儿是他干的,那他为何还要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呢?”
众人打消了疑虑,便各自分头去召集部下盘问。
祠堂阴暗又鬼气森森的,刘昂似乎还有什么想对他们说,但又一直不开口,只是取出匕首不断地擦拭。
这一幕,不禁让倩茹想到了刘颂菊看见那把复造匕首时的情形,到底,她是如何辨别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