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乱糟糟的京城(1 / 2)
第134章乱糟糟的京城
天快要亮了。
一阵寒风吹过,雪花稀稀落落飘了下来。
城楼上的灯笼依然点着,安定门城楼在灯光中显得格外高大。
好多人,城门下的雪地上站满了等待进城的百姓,他们在风雪中排着队,一双双渴望的眼睛,全望向安定门此时尚未打开的城门。
城外一下子来了这么多的百姓,把守将和守城士卒都吓坏了。
安定门守将:“快!立刻通知步军衙门和兵部,让顺天府的人来。没有命令,任何人不得打开城门!”
同样的一幕也发生在德胜门、朝阳门等几处城门。
一匹匹快马向皇城奔去!
皇城
乾清宫
天还没有亮透,殿门咔呀一声打开了。
乾清宫总管太监戴权在前面打着灯笼,护着建武帝走进了殿门。
上书房内灯火通明,早早地就烧了两大盆炭火,温暖如春。
建武帝在御案前坐下,戴权连忙从隔间提来铜壶把茶水沏上。
“陛下,首辅来了。”外殿传来了当值大太监的声音。
建武帝:“进来吧。”说着,端起茶碗,连喝了几口才放下。
内阁首辅宋成良走了进来,躬身行礼:“臣参见陛下。”
建武帝:“免礼,赐座。”
“是。”戴权连忙从隔间搬来一把椅子摆在御案的左侧,宋成良又行了一礼,这才坐下。
戴权又给搬来了一个矮几,然后沏了碗茶。
宋成良欠了下身子,对建武帝说道:“启奏陛下,臣昨夜召集所有值夜官员大体算了一遍,除去工部因为京畿受灾不能削减预算之外,户部、礼部、吏部和刑部共可以减出三百万两。”
建武帝立刻望向了他:“怎么没有兵部?”
宋成良沉默了片刻:“兵部的预算不仅不能削减,还要增加,而且还要补发勇卫营二十一万军饷。”
建武帝一惊:“怎么回事?”
宋成良:“勇卫营属于边军,每人一年有三十两的饷银,而京营却是二十二两。这还只是普通士卒,高级军官差的更多。贾琥的军饷是忠靖侯史鼎的两倍还多。”
顿了顿,“那些并入勇卫营的原京营士卒去年一直领的是京营的军饷,这笔钱必须补上。另外,勇卫营明年的军饷大概要两百六十万。”
建武帝的眉头又皱了起来,当初之所以会将勇卫营划入边军序列,一方面是对贾琥军职上的补偿,还一方面就是当初的勇卫营只有八千余人,这才半年就暴涨到了八万余人。
这是谁都没有预料到的。
一片沉默。
戴权咳了一声。
宋成良接着说道:“臣和兵部几位官员又重新细算了一遍,兵部的预算不能削减。”
建武帝轻叹了一声,他之所以让宋成良连夜核算六部报上来的预算,就是为了削减出一笔银子用来应付两淮之乱,他昨天想了一天,实在想不出该如何将江南大营调离江苏,另外还有长江水师。
有他们在,就是勇卫营和辽东军这样的精锐都过不了长江,更何况是一群连虾兵蟹将都不算的乌合之众。
所以他决定先收拾了两淮,之后视情况而定。
原本以为能减出四百万,没想到又杀出了一只拦路虎。
户部、礼部、吏部和刑部削减出来的钱刚好够勇卫营的军饷。
天慢慢亮了,建武帝抬起了头,对戴权说道:“召内阁和六部官员前来议事。”
戴权:“是。”退了出去。
这时,外殿又传来了当值大太监的声音:“陛下,顺天府尹来了。”
建武帝一诧:“进来吧。”
片刻,顺天府尹李明博躬着身子碎步走了进来,“臣参见陛下!”
建武帝:“什么事?”
李明博:“启奏陛下,城外来了许多灾民。”
建武帝和宋成良对视了一眼,问道:“怎么回事?”
李明博:“臣亲自出城问了,这些灾民都来自刚刚疏通了官道的周边几个州县,当地官府的粥米不够,这些人便都来到了京城。”
建武帝眉一拧,正要发火。
宋成良连忙抢过话头:“既是这样,你从官仓先急调些粮米,赶快设粥棚,千万不能再饿死人了。”
又对建武帝说道:“这场雪灾来得太突然了,年底了,各州县官仓本就没太多的存粮,能坚持到现在已经很不错了。大喜的日子,内阁行文教戒就是了。”
建武帝点了点头,又见李明博一脸的忧虑,问道:“怎么了?”
李明博:“臣已经命人在各城门外搭建粥棚,只是,这么多百姓该如何安置?瞧这天气,肯定还有大雪,夜间呵气成冰.....荒郊野外也没个避风的地方.....臣斗胆请陛下下旨让灾民进城!”
听了这话,宋成良冷下脸来:“这么多人,都进了城,怎么安置?”
李明博低下了头。
建武帝望了望脸色不太好的宋成良,接着淡淡一笑,对李明博问道:“你有什么法子?”
李明博望了宋成良一眼,咽了口唾沫,答道:“大相国寺,各处的道观,还有几处闲置的军营,都能安置大量的灾民。另外,裴党案,东城又空出了十几处三进大宅,都可以让灾民住进去。”
宋成良忍不住了:“你知不知道伱在说什么!年底治安本就不好,这个时候放灾民入城无异于火上浇油。”
李明博:“这.....总不能让他们冻死在城外吧。”
宋成良的脸色沉了下来:“你这是在指责老夫?!”
李明博扑通一声跪了下去,一言不发。
“好了!”
建武帝嘴角泛起了一丝笑,对宋成良说道:“你这个学生好!这才是父母官该有的样子。”又把目光转向李明博:“起来吧,起来说话。”
李明博叩了个头,站了起来。
建武帝想了想,说道:“你老师说的不错,不过灾民也要安置。这样,将灾民集中安置在一起,让兵马司多安排军士帮忙维护治安。”
“遵旨。”李明博振奋起来。
建武帝:“去吧。不要再饿死一个人,冻死一个人。”
李明博:“是。”躬身退了出去。
宋成良心中一叹,城内能随意走动的兵马本就不多,人少了就会有疏忽的地方,希望不要出问题吧。
戴权走了进来:“陛下,内阁和六部的官员来了。”
建武帝:“进来吧。”
............
荣国府
一辆马车停在新开的角门外,不远处,薛蟠正指挥小厮们将一只只箱笼装到大车上。
这时,几个薛家婆子抬着一只小暖炉从角门里出来。
“怎么才放暖炉?”薛蟠走过来问道。
婆子:“奶奶还在姑娘屋里呢。”
一阵沉默之后,薛蟠眼中闪过一丝复杂,接着攥紧了拳头。
另一边,宝钗静静地坐在床沿上,床上摆放着一件簇新的粉红色印花的立领长袄。
房间内只剩下了薛姨妈和宝钗这对母女。
薛姨妈拉着宝钗的手坐下,叹了口气:“你是妈的心头肉,妈也不想让你去。只是,你外祖母点名要你去,你舅舅也特意交代了。你那舅母一直盯着咱家,只要稍走错一步......你是懂事的孩子,应该能明白。”
宝钗眼中闪过一抹黯然,她靠在薛姨妈怀里,低声道:“妈放心,我去就是了。”
薛姨妈心疼地搂着宝钗,柔声道:“你舅舅是个明事理的,不会强迫咱们孤儿寡母。我问过了,探丫头也会跟着你姨妈一起去。到时候你们就待在一起说话就是。还有宝玉。”
顿了顿,“若是她们不要面皮,妈也豁得出去,大不了大家撕破脸。”
宝钗默默站起身,拿起了那件长袄.....
听说贾琥要进园子踏雪赏梅,五更天赖大、赖升兄弟俩就领着一群管事小厮进园子扫雪了。
雪花稀稀落落的飘下,山脚下一群婆子仍在各条通道上扫雪。
王嬷嬷、赖升家和几个婆子围在一顶轿子旁说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