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辍学(1 / 1)
想到去要学校见同学进行人际交往就异常回避抗拒的我在家里度过了一年,我孤独且快乐着,有工作在身上的爸爸妈妈还要抽空照顾我,日积月累,就对我有些烦躁,抱怨我在家怎么不做家务,也不像其他正常的孩子一样去上学。
我只在他们下班之后被他们唠叨得难受,其实一个人在家很自在的。我每天的任务就只是给小皮加一点水和狗粮,小皮几乎成了我生活的全部,我深怕小皮会像沙漠一样突然离开我,到最后什么都没留下,因此我总是给小皮拍照,拍视频纪念,小皮的一举一动都被我用手机捕捉下来。
我像一个老人一样反复观看小皮的视频,被重复截取的短暂瞬间而自我感动,脑海中浮现着刚刚看过的画面,想着万一小皮不在了,我还可以用这种方式回忆我和它之间的点点滴滴。
小皮小时候很怯生,像沙漠一样,看到别的狗狗靠近就躲着,我们一家在江边的小区里基本上不认识什么人——我跟熟人不敢多交流,深怕麻烦了别人,怕跟别人产生太多的联系,但是跟陌生人搭腔,聊一两句狗狗的事情,这点勇气我还是有的。
毕竟,虽然我不想跟人说话,但我想让小皮认识更多的朋友,多跟其他狗狗玩一下,看到它和其他狗狗相处,我就有一种像母亲一样的宽慰感,似乎我没有做到的,我家狗狗做到了,也是很厉害的。
我常在小区里的一片绿地上看到一群狗在飞奔追逐,我带着小皮在一旁看着,我喜欢在这里遛小皮,别人看到我偶尔问一两句小皮的事,我也乐于回答,因为,交流之后,再见又是陌路人。
因此我认识了同时遛三只狗的慕容阿姨,小皮看到她家的狗狗就躲着走,在灌木丛里不敢出来,于是慕容阿姨问我:“你家狗狗怎么老是躲在灌木丛后面?”
我回答道:“它还小,看到那么多狗狗,肯定有点胆怯。”
慕容阿姨又问我:“你家狗狗多大了,叫什么名字?”我都一五一十地回答她了,谈话间我得知小皮和她家捡来的一只小土狗“奔奔”一样大,遇见了她好几次,小皮终于和奔奔玩熟了,可能她长相比较惊艳,而且具有标志性的三只狗,一来二去,我对她印象深刻了,她却不怎么记得我。
当时我还不知道她的名字,后来我游荡了一年,高三又回归学校之后,妈妈却和慕容阿姨聊天聊熟了,互相送东西,把狗狗放到一块玩,我才慢慢真正了解她,不过,这都是后话了。
我休学的一年期间对植物很感兴趣,小时候妈妈只教我认过樟树和梧桐树两种树名——那是我们南方江边小城常用来做行道树的树——其他都统称为树。
至于花,我就认识菊花、玫瑰、康乃馨这种花店里常卖的品种,野花我是根本不认识的,可是这一年期间,我关注了一些微信公众号,讲一些花花草草,我就慢慢学到了一些关于花草的知识。
后来还推出了一个认花的小程序,我可以一拍就知道花名,我对花草就更加热情了。当然,我的热情仅仅在于记名字上,我不喜欢种花,我是一个假的自然主义者,我讨厌泥土和昆虫蚯蚓这样的东西,因此我不喜欢种花,享受从种子到花朵慢慢成长的成就感,我只喜欢赏花盛开时最美的样子。
我最爱的季节是春天,欣赏蓬勃盎然的生机,看毛茛、紫花地丁、婆婆纳、附地菜、野豌豆花从江边公园的地上长出来,五彩缤纷的,那种渺小不为人所知的角落里顽强生命绽出的一瞬芳华,野蛮生长,迸发出的活力让我震撼,我爱这些野草野花,因为它们不用打理,自然而然地长大,不畏风霜雨水,不经意间,突然映入眼帘,就是很漂亮的。
自然这些名字是我查了之后才知道的,以前就叫它们野花,它们连一个名字都不想让我知道,只是怒放,让我不得不为这突然袭来的温热所打动,是美的享受。
我还喜欢看我们小区的樱花,早樱的小朵简约、晚樱的大朵重瓣,那粉得令人沉醉,还有玉兰、桃花、梨花、紫荆、杜鹃、紫藤,按照时间早晚竞相开放,有长在树上的花、灌木丛里的花、还有挂在架子上攀缘吹落的花,雪白的、绯红的、葡萄紫的都在春天里的同一片空间,不同“生态位”上盛开,错落有致,仿佛大自然的泼墨艺术,随意点缀,是最真诚最柔软的触动。
我们小区里绿植算茂盛的了,很多花草参差相映,我一边遛狗,一边感受着人造的自然——纯粹茂密的森林我是不敢去的,怕有蛇,怕危险,我就喜欢这种再造的环境,既没有人来人往、人挤人的喧嚣,也没有粗犷不精致的凌乱,老小区不经常打理,但隔一段时间会搞一下卫生,给植物浇浇水,这种半人为化的过程是最好的。
我很喜欢我家的小区,离江边不远,楼层也不高,最高的只有18层楼,后面都是6层楼的低矮房子,环境很好。楼与楼之间的距离也隔得很开,住在中间的楼栋,既隔绝了嘈杂的晚上江边跳广场舞的杂音,又能保证平时光照的充足,还不用承受冬天江边刺骨的冷风,可谓是最理想的环境。
我就在这样环境的滋养中度过了一年的闲散时光。一年没去上学,对我有坏处,也有好处,坏处是我变得更加内向,不敢跟同龄人讲话,跟同龄人缺少交流,大脑变得迟缓,整个人变得死气沉沉,还有点自卑,好处是长期与植物、花鸟、狗狗为伴,我的性格不再那么激烈,没有太多的爆发与痛苦,多的是感动与美好的积淀,让我多了一份内在的沉静与思考。
高二一年的时间就这样过去了,我给苏乾懿写的信也渐渐积累成厚厚的一沓,其实翻来覆去也就写了那几个话题,这里就不一一展示了,在自我问答中慢慢找到我要的答案,突然,某一天,我还是意识到我得去上学,在家里闷久了不是事情,于是爸爸妈妈帮我多方联系,终于在另一个学校帮我找到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