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补阳仙薯(1 / 2)
李潇抄……借用的苏轼的诗,伴随着仙薯补阳的名头,渐渐传开。
他发现这一招真的好使,于是决定以后多用。
他并不知道这个念头,会让他将来多出一个“补阳真人”的名号……
除了做薯粉、酿红薯酒,李潇最近还组织了人搞腊肉。
闽地很多地方是不搞腊肉的,因为气候比较潮湿,腊肉容易变质,七七八八的原因。
李潇老乡过年都是杀羊,但他家有一些迷信原因不吃羊,所以都是吃海鲜。
后来在外地吃到了川味腊肉,李潇就一发不可收拾了,什么川腊肉、贵腊肉、广腊肉、各种腊肠……不仅吃,自己还学着做。
只要有利可图,就会有人去做,马赛克一天吃一两头猪,就有大养殖场慢慢转向他们这边供货。
养两年才3斤的黑土猪,拿来搞腊肉,滋味可比英国大白猪强太多了。
当然,成本也更贵许多。
除了腊五花肉,猪肝塞蛋黄也能腊,还有各种的鱼、鸡、鸭,搞起来烟熏,那叫一个美味。
王慎几个看到李潇搞,他们虽然吃了许多山珍海味,但腊肉还真的没见过,都派了家仆来学,搞得现在市面上连猪肉都紧缺了。
除了在古代社会搞,现代社会李潇也安排人做。
安南自己也有腊肉,但越式腊肉就是腌制一下,挂树上熟成。好吃是好吃,但李潇口味偏重,还是更喜欢烟熏,大家就按他的意思做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仙薯粉的名头越传越响。李潇是当高档食品卖的,居然借此赚到了不少钱。
仙薯计划慢慢推行,还有一个煤球计划也开始动手了。
李潇的爸爸当年挖过煤,打过煤球。别看他们闽地不怎么产煤,晋省的煤老板很大部分是闽人,闽人和煤渊源很深。
但李潇没打过煤球。
他上网搜索了煤球的做法,然后网上以6元一把的价格,买下了1把打煤球的模具。
这算是很大一笔投资了!
煤炭和泥的比例是3:1,煤多泥少,加适量水搅拌,打成球晾晒。
六叔不是让武才和春生跟着他吗?这俩混球做啥啥不成,吃啥啥不剩,李潇就让他们和家丁一起打煤球。
第一天李潇来查看,这俩打着打着,打到了一起,被李潇罚了三天工钱。
第二天李潇去看,他们居然给钱给工友,让工友帮打……
‘算了,也不是真需要他们劳动,熟悉一下套路,做个管理层也行。’
古代一直就有烧煤,人们会做煤饼子,也知道一氧化碳中毒,只是由于冶炼技术不成熟,所以打不出太好的煤饼子。
李潇把模具拿来,自然就能打了。
忙活了一阵后,李潇琢磨着怎么和世界和平的对头做生意。
一直到宋朝,中国的外贸生意都特别红火。只要有国外船只到码头,立刻就有人上前联络,好吃好喝的供着,因为能赚大钱。
明朱元璋重农抑商,加上他不会做生意,越做越亏,于是对外贸易就慢慢变成了朝贡。
明时外国商人带货来到,会第一时间被扣起来,他们得说自己是外国特使,带东西来朝贡,东西才会被接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