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九章:求才若渴(1 / 2)
郭金健的棉纺厂如今已经彻底走上了正轨。
有了关海洋采购发往毛熊国的订单,他的产线调整,产能优化有了充足的时间。
到了十二月底的时候,曾经效率低下,人浮于事的棉纺厂已然焕然一新。
如今他们一方面在生产供应给毛熊国的产品,另一方面则回归本源开始了大批量的棉纺布生产。
因正阳街而起,遍布于江城周边的大小服装厂供料需求已经被整合。
整个棉纺厂开动了全部的马力生产,都还有些供不应求。
如今当时作为负债分割出去的一厂也已经开动了生产线。
之前暂时在家休息的产线工人全部上岗。
曾经濒临倒闭破产的棉纺厂如今完全被盘活,老郭同志在年终市委的表彰大会上戴上了大红花。
现在他正在筹备扩建厂区的项目。
等到这个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完成,他也就要离开江城。
“棉纺厂的改制成功让领导看到了希望,冀省那边也有一家包袱很重的企业。
领导的意思是希望我去主持工作。”
这年头能够在稀泥滩上蹚出一条路来的都不是一般人物。
如老郭这样,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将一家濒临倒闭的国企拯救回来,并且扭亏为盈的人物,早已经入了上面各部委领导的眼。
三角债纠缠不清,企业导向不明,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普遍存在于各个企业中。
有人能够把这一团乱麻整理清楚,他就能整理好第二团乱麻。
大家得的都是一样的病。
其实在当下也涌现出来了不少杰出的企业管理者。
可如郭金健这般效率这么高的人却是极为少见。
客观来说,如果没有关海洋的外贸订单帮忙,老郭带领企业走出困境绝对不会如此顺利。
但是在关海洋看来,郭金健已经摸准了企业的发展的脉络,以市场为目标进行改革。
这个导向就十分明确,再加上他对内整顿管理队伍,提高生产效率等等一系列的措施都十分正确。
没有关海洋的帮忙,他也能将棉纺厂盘活,只不过需要多一点的时间。
有了他的帮助,郭金健的业绩一下子就闪耀了起来。
在这个过程中,老郭同志所展现出来的主观能动性也是相当有水平的。
他的能力以及在棉纺厂改制中吸取到的经验教训足以支撑他对第二家企业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离开郭金健家里,俩人手里东西不但没有少,还多了许多。
吴佩茹给他们塞了好些年货。
“你们不是说还要去你白姨家嘛!那不还得买东西!
干脆帮我们一个忙,这些都是外面人送过来的年礼,老郭推都推不掉,你们正好拿过去,省的自己买了。”
关海洋和陆雨珊哭笑不得地提着一大堆年礼往白宁语家走。
白宁语和老公朱红兵正好刚刚吃完中饭,看着关陆两人拎着大包小包过来,连连招呼他们进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