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何氏生产(1 / 1)
苏家武给孩子取乳名名叫狗剩,大名准备留着让苏仁贵取。之所以取这样难听的名字,主要是这孩子生出来就不怎么哭闹,看着就不是很健康,村里人一直相信取个贱名好养活,所以才取了这样一个低俗的名字。
看着孩子这样,何氏也就没有办洗三宴的打算,就和苏家武商量着等到孩子满月了就办一个满月宴也是可以的,张心兰听了这才露出了一丝笑容。
转眼就到了满月的这一天,苏仁贵和苏家文也没回来,张心兰心里极不满意觉得这一家子都看不起她,要不然怎么会没有一个人回来。这次张心兰倒是真相了饿,几人都收到了来信,但是都不愿意回去,原因就是十分不喜欢张心兰,连带着她生的孩子也有些看不上。
因为家里没有主事的人,什么事情都要何氏亲力亲为,苏家武也只能帮忙跑腿,这次来的人不多,除了本村的人不去面子上不好看都来了,剩下的就是苏兰两口子、苏英两口子、苏云一家子、何家的人和张家的人就没有其他人过来。
何氏准备了三十桌的酒席,结果就来了坐了一半不到的位置,能算的上随礼的也就苏兰两口子和苏英两口子,村里的人一向也就意思意思给个二三十文的还是一家子老少都过来吃,张氏一家子和老何家的人也是一毛不拔的拖家带口来蹭饭,何氏看到这样的情形面色难看地恨狠,苏兰看着何氏这样怕她气出个好歹来连忙去安慰她。
何氏哪里知道,镇上那些有钱有势的可是各个都是人精,从上次苏家武成亲就看出来苏瑶不待见她这个三哥,再加上苏家武被书院除名虽然没有传出来,但是那些人却是消息灵通的自然不敢前来,但是他们也不会得罪苏瑶,只要是有苏瑶出面的他们自然就来了。
看着满月宴办成这样,何氏气的话也说不出来,直接交给苏家武,自己回了小院,苏兰不放心立马跟了过去,扶着何氏回到了永芳斋。
何氏对着苏兰抱怨道:“你妹妹是个没良心你的,你三弟成亲的时候她不出面也就算了,你侄儿满月宴她连头都不露一下,还有你二弟都是白眼狼。”
苏兰听了心里虽然不舒服,但是看到何氏似乎很是伤心她也不敢反驳,毕竟她还怀着孕,万一气出个好歹来,该怎么办。
却没想到,何氏突然大叫起来,说是要生了,就让春芽赶紧去准备热水和毛巾,苏兰赶紧让苏家武去找产婆,没办法苏家武也害怕何氏出事,赶紧架着板车去接产婆。好好的满月宴最后连一个招呼的人都没有,最后村里的人吃完了也就各自回家了。
张氏一家子和何氏一家子真的是蛇鼠一窝,趁着家里乱糟糟的直接去了厨房,把厨房里的吃食那得一干二净,王氏拦都拦不住,还被何大柱打了一巴掌。张家的人怕一会苏家武回来了就走不了了,收拾收拾就赶紧跑了。何家人觉得这是难得的机会,直接去了迎客居和倚鸿轩,把里面的摆件能够拿走的一件也不放过,放进了原本准备打包饭菜的布袋里,然后一家子也匆忙离开了。
产婆还没到,何氏倒是个争气的,直接生了出来,但是苏兰不会处理,急的脑门直冒汗,本想让人去找苏瑶,但是想着这是生孩子,苏瑶一个未出阁的小姑娘哪里懂得这些,就没有让苏瑶过来,还好等了一会子,苏家武终于带着产婆到了,苏兰也松了口气,剩下的交给产婆处理,知道何氏母子平安,没有大碍,苏兰才放心的和王耀祖一起回家。
何氏生这一胎一点根本没受什么大罪,所以精神还是很好的,看着躺在自己身边的孩子,心里软软的怎么也看不够,这是她第一次有这样的感觉。之前生其他孩子的时候吃不饱穿不暖,身体也没有那么多的力气,每次生完都和死了一次差不多,哪里有心思去好好的看看自己的孩子,感受着做母亲的喜悦,何氏自己都觉得自己有一种第一次做母亲的感觉,抚摸着孩子软软的毛发,何氏眼眸里是满满的爱意。看着熟睡的婴儿,何氏都舍不得移开视线,一直微笑着,知道实在困的不行了,这才睡了过去。
书院已经建好了,苏瑶用来自己的封号,取名荥阳书院,院长为王举人,副院长是刘举人,监管是苏文远,书院的夫子除了王举人、刘举人和王秀才,苏瑶自己也打算教孩子们一些其他的东西,竟然要做书院就要努力做到最好,也不辜负孩子们的努力。
就这样孩子们从破旧的土坯房子搬到了青砖大瓦房里,各个都很兴奋,看着孩子们开心的样子苏瑶也很欣慰,对着孩子们说道:“我们书院有专门的书社可以供大家看些课外的书,也允许借阅但是需要付五文钱的押金,按时归还银钱退还。”孩子们听了自然十分的开心。
然后苏瑶又说道:“从今天开始在我们书院考中首次秀才的奖励二十两纹银,首次考中举人的奖励六十两,不仅如此考中举人的名字会一直刻在我们书院大门口的石碑上,以后每一届的孩子都可以看到。”
听到这些奖励孩子们眼里都有这兴奋的光芒,尤其是从仙女一样的姑娘嘴里说出来的,他们都深信不疑,他们也知道如今能够读书,是眼前的姑娘给他们的帮助。
孩子们回去后把苏瑶说的奖励都和父母说了,孩子的父母也很是高兴,有书读就不错了,考得好了还有钱拿这是意外之喜,于是父母们一开始敦促孩子们好好学习,几个夫子也发现了读书的孩子们越发的认真了,他们已很满意。
苏瑶每周会抽出半天的时间教孩子们学习一些现代的知识和理念,刚开始许多孩子是有些畏惧苏瑶的,因为他们的父母说苏瑶是郡主,是个很大的官,所以有些孩子虽然喜欢苏瑶但是也有些畏惧苏瑶。
随着一段时间的相处,孩子们都喜欢上了这个亦师亦友的小夫子,孩子们每周最期待的就是等着苏瑶过来,不仅可以学习,还能吃到好吃的东西,最重要的是很多书上不是特别理解的东西,到了苏瑶的嘴里就会变得特别的好理解,因此孩子们读书进步的很快,甚至学会了辩证的看待事情的本质,孩子们也越发的喜欢苏瑶了,逢人就说他们书院的小夫子如何的好,弄的这十里八村的孩子都想到荥阳书院读书。
崔师傅和刘师傅书院刚开学就已经把几个孩子送过来了,几个孩子十分不情愿,很嫌弃是乡下,奈何他们的父亲一定要把他们送过来,他们也不敢反抗,只是读书的吊儿郎当的,不好好学习,还捣乱,几个夫子也很头痛。
后来苏瑶来过一回后几个小子很喜欢听苏瑶讲课,更喜欢吃苏瑶做的吃食,就留了下来只为着每周能吃上好东西,不曾想最后竟然真的喜欢上了这里,就连崔师傅故意逗弄他家的几个小子要把他们接回来去县里读书,他们都不愿意,非要留在荥阳书院。
苏瑶写信让苏家文到荥阳书院读书,苏家文毫不犹豫的答应了,如今也在这里读书,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荥阳书院也走上了正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