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据兵陇右(1 / 2)
乾隆二十四年秋,陇右诸州县大饥。
过了陇山,一路上能看到大量携老扶幼向东就食的饥民,时不时还能看到几具饿毙道旁无人装殓的尸首。
九月下旬,张乐康抵达沙州卫。
“爹,乾隆已死,我们鸣沙寨可以起兵了。”
张尔玉道:“放心去做吧,行军打仗的事情我不懂,但是替你坐镇后方还是可以的。”
早就知道儿子胸怀大志,一直暗中积蓄甲兵的张尔玉并不意外张乐康要起兵的决定,连当朝皇帝都被自家的好儿子给宰了,起兵造反也算不得什么大事了。
再说了,张家这百年老店本来就是做的没本的买卖,对清廷从来也没有什么好感,反就反了吧。
鸣沙山誓师,张氏父子竖起了复汉军的大旗,张尔玉加号复汉大将军,张乐康为大行营总管,正式建制反清。
一夜之间,沙州卫易帜。
张家深耕沙州一百余年,早就是当地的坐地虎。一朝起兵,卫所守备辖下的绝大多数兵丁都成了张家麾下的义军。剩下的人见势不妙,也在守备、千总的带领下投诚。
张乐康马不停蹄地率领三千人马向东突袭酒泉。
乾隆二十四年七月,为了应对西北局势,乾隆决定将陕甘总督改川陕总督,另设甘肃总督一职,原陕甘总督杨应琚任甘肃总督,管辖包括新疆东路在内的“甘肃”,总督府驻酒泉。
因此酒泉就成为了清廷西北大军的大后方,此时有屯粮三十余万石,可谓是清廷西北边陲的枢纽之地。
张乐康披坚执锐,身先士卒,先登城头砍下了甘肃提督的首级,清军士气大衰,溃不成军。酒泉这座西北重镇顺利的落入了复汉军的手中。
夺下此地后,张乐康组织人手开仓放粮,不知道有多少周边的难民蜂拥而来,得以活命,成为了复汉军的铁杆支持者。
这个年代的老百姓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只要有口吃的能活下来就不反抗,至于谁做皇帝、社会是什么意识形态,他们根本就不关心。凡是各地发生起义了,绝大多数原因是因为老百姓实在是活不下去了。
十日后,复汉将军府,也就是之前的甘肃总督衙门,张乐康接见了回部的使者凯别兴。
张乐康问道:“贵使远来辛苦,不知道木卓伦木老英雄近来可好?”
凯别兴恭恭敬敬地回道:“多谢总管相询,我们族长近来很好。去年幸得总管出手,才能夺回圣物《可兰经》,回部上下二十万部众感激涕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