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宇宙探索编辑部》观后感(2 / 2)
唐志军也是如此,既向内探求,又向外探索。
公路片的荒诞喜剧在影片前中后期均有所体现,真正的科幻内里却要在影片接近尾声,只不过关于影片,可以解析的还有很多,特别是我也已经猪脑过载了。但为了避免剧透,我还是不多说了,还是要留待感兴趣的观者去自行思辨,毕竟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电影也是相同。
只是思辨难免见仁见智,因为故事可以应承《西游记》也可以应承玄奘法师西行记,
能够对得上电波的会觉得这是神作,可若是对不上可能就只会觉得这是一部抽象烂作,至少对于我而言,这是一部惊喜之神作。
我没有拉踩的意思,但这部电影的确比《铃芽之旅》让人感觉要来的更有意思。
以上便是我的一点观后感,以下引用我表哥的影评。
#周星驰的《回魂夜》告诉我,成年人也不应放弃想象,《宇宙探索编辑部》告诉我确实如此。
和表弟看完《宇宙探索编辑部》,因为工作原因,两个人本身对神话、宗教、科幻这些都感兴趣,所以观感很好,甚至预判台词和设定,偶尔的吐槽还给旁边观众整乐了。如果对不上电波的话,确实是部抽象烂作,影院里也有提前离场的。
我对上了电波,但是给我整过载了,第一次不知道影评写什么,最后和表弟分析各种意象到黑屏,还是用晚饭吃什么终结了话题。
电影里比较现实的设定,是最后编辑部注销杂志也休刊了,正好让我想到现实里《科幻世界》这本书,3月刊的卷首专栏正好说的是当年杂志社和刘慈欣本人的困境,以及《流浪地球》后来是如何反哺的。
能告诉我们存在意义的外星人/神仙从来不是外物,都只是我们自己,就是我们人类本身,是最初交尾的伏羲女娲,也是一条条如今以及未来的dna双螺旋链。
再来点题外话吧,查这部电影的资料时发现这部电影其实没有太多的资料,但没有太多不代表没有。
以下为转载,并非我所撰写。
本片的监制郭帆与制片人龚格尔在影片中惊喜客串,化身“电影《流浪的球》导演与制片人”。剧照中,两人因对前来考察采购宇航服产生了意见分歧,最终通过“石头、剪刀、布”的方式来决定选择。
而在现实中,郭帆与龚格尔则分别是电影《流浪地球》系列的导演与制片人,片中所使用的宇航服也正是《流浪地球》中吴京老师穿的那一件,片中这一幕的设计似乎是他们在“本色出演”,还原采购宇航服的“真实情况”。
孔大山导演曾经在路演中透露,自己在创作剧本时看到了这件闲置的宇航服,便为它写了一段戏并希望郭帆导演能够参演。在孔大山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郭帆导演不仅慷慨借出宇航服免费出演,还“带资进组”,为《宇宙探索编辑部》的摄制“保驾护航”。
究其原因,类似的经历也曾发生在吴京和郭帆身上。当年郭帆导演在拍摄《流浪地球》时,幸好有吴京伸出援手才得以渡过难关,而《大话西游》的导演兼编剧刘镇伟也曾以同样的方式帮助吴京。
从刘镇伟到吴京,再从吴京到郭帆,而现在郭帆导演也在身体力行帮助新导演,这一次次薪火相传,不仅传递着温暖,更承载着电影导演的梦想与希望。
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愿中国电影行业能够越来越好,多些好片佳片,少些烂片。
最后做一个总结吧。
浪漫的终极表述是科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