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二章 顾命(2 / 2)
而此时建继帝驾崩,郑聪却没有资格进入内殿——他心里很清楚,徐怀真要与周鹤、淮王赵观、胡楷等人将诸多事都商议妥当走到大殿宣告,郑家除了接受,是没有反抗余地的。
至少当前没有反抗的余地。
听着窸窸碎碎的脚步声,看着徐怀与周鹤、淮王赵观、胡楷、武威郡王赵翼、乔继恩从隔挡内殿的屏风后依次走出来,在沙场上浴血厮杀都不会蹙眉头的郑聪的心里也禁不住越发寒冷、沉寂。
直到看见缨云公主搀扶着他妹妹郑贵妃,携着年幼皇子从后面走出来,郑聪的心脏才猛然一跳,似在陡然间复苏过来。
郑聪知道,倘若大局已定,他妹妹郑贵妃此时根本没有机会携皇子出来与诸大臣见面的机会——何况淮王赵观阴沉如水的脸色,也说明了一切皆如赵范所料:
手持密诏的徐怀如此着急赶来建邺,就是待价而沽来的;徐怀还没有将密诏向周鹤、淮王赵观等人公布!
只要密诏此时还没有公开,只要密诏还在徐怀的手里,不管之前写了什么,都不是不能修改的。
郑聪极力向徐怀投以友善的眼神,希望徐怀明白郑家才对楚山抱以最大的善意。
徐怀却是袖手而立,看着官靴翘起的尖头,不回应郑聪的眼神,也不看淮王赵观的脸色。
“陛下,驾崩了!”
走到外殿,周鹤见徐怀并没有抢站到中间去,甚至低头不语,他与胡楷小声商议了片晌,最终他站出来、带着哽咽的宣布建继帝在刚才已经驾崩了。
虽说对这一刻早有预料,但大殿之上一时间也是陷入沉默,悲切的气氛弥漫开来。
能站在福宁宫大殿之内的大臣,都经历过诸多波折与风雨,心思也多坚硬冷漠。
不过,汴梁沦陷以来,在那么困难的情况下,建继帝统领群臣克服万难,一点点的稳住局势,大殿之上的诸大臣基本上众目所睹。
当然,诸大臣对接下来的局势动荡,也满心忧虑。
待到周鹤宣布建继帝大丧之事由诸臣共同商议时,众人又再次活络起来,纷纷传递眼神或小声私语,又都有意无意的朝徐怀那边看过去。
福宁宫作为寝殿,外殿也没有多宽敞。
郑贵妃携皇子、缨云公主、淮王赵观、首宰周鹤、枢密使胡楷、武威郡王赵翼都有坐席,徐怀当然也有坐席,此外就是王番作为徐怀的岳父得一坐席。
其他人包括高纯年、顾蕃以及郑聪、乔继恩都只能站着大殿里商议大丧安排——在此之事还要派人将朱沆以及其他有公务在身的大臣召进宫里来。
国君驾崩,大丧自有规制,议缢、丧仪以及入陵,包括建继帝今日就得进行小殓,其实没有太多商讨的余地,通常都是礼部及钦天监等部分草拟条阵之后,由嗣皇帝与诸相决定。
不过,这时候众人也是非常乖巧的避开“嗣皇帝”这个敏感话题,将小殓、大殓、议缢等环节的负责人及部门都先确定下来,并决定最终大丧诸多事都由郑贵妃、缨云公主及淮王赵观、武威郡王、周鹤、胡楷、徐怀七人最后裁决。
虽说跃跃欲试者不在少数,但最终并没有主动开口问及密诏——
大家心里都清楚,要是徐怀此时公布密诏,是皇子寅即位还是淮王即位都将一锤定音,任谁都无法改变既定的局面。
淮王赵观、郑聪他们都没有十足的胜算,特别是徐怀昨日深夜才刚刚抵达建邺,哪方都没有机会跟徐怀接触,完全不知道徐怀此时到底倾向哪方,他们谁敢此时逼徐怀表态?
淮王赵观、郑聪都不急,徐怀也不急,诸大臣谁要是敢轻举妄动,不怕飞来横祸吗?
“我年少不更事,难堪大任,”待诸大臣商议过诸多细节之后,徐怀才朝王番拱手说道,“陛下大丧之事,还得请岳父大人代我与诸相、淮王殿下、郑贵妃商议为好……”
建继帝崩殂,亲王及诸大臣需要守丧,特别是领衔冶丧的大臣都要留在宫中,不能随意离开——听徐怀这时候将岳父王番推出来顶替他参与大丧诸事议决及大殓期间守丧,众人都是有些意外,但细想又没有不可。
“王公代你留在宫中也好,”胡楷说道,“你数日奔波赶来建邺,想必也甚是劳累——靖胜侯府多时没有住人,不宜仓促住在,我已吩咐府里腾出一跨院落,着你们暂时落脚……”
“不需要麻烦枢相,铸锋堂在龙藏浦河口建有货栈,占地甚广,有什么事进城进宫也甚是便捷,我还是住货栈里去。”徐怀拒绝道。
胡楷猜测楚山或许会籍此机会争一些有利条件,但他相信徐怀不会做得太过分,不会辜负建继帝的信任——风雨飘荡、人心惶惶之际,胡楷内心也更希望能尽快将皇位之事确定下来以安军民之心,才想邀请徐怀到他宅子里落脚劝他见好就收,却不想被徐怀干脆利落的拒绝掉。
胡楷有些意外的打量徐怀两眼,强忍住没有在这时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