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斗鸡风波:为什么郈氏家族也对季孙意如恨之入骨?(1 / 2)
这事很快就传到了鲁昭公耳朵,但鲁昭公盘算了半天,觉得这里面根本没自己要抓住的机会,最多算是一个潜在机会。
看看吧,也许可以利用,但现在绝对不是时机。
只要功夫深,不怕铁棒磨不成针。鲁昭公需要更多的机会,也许更多的机会叠加起来,就成了真正的机会。
鲁昭公命亲信,四处收集不利于季氏家族的任何信息。
“哪怕是季氏上茅坑没拉出屎来这样的事,也要及时报告寡人。”鲁昭公叮嘱道。
于是,又有一件事第一时间传到了鲁昭公耳朵。
这是郈氏家族与季氏家族之间的事,也是前面提到过的,两只鸡的事。
原来,当时鲁国有一项流行于上层社会的娱乐活动,斗鸡。
关于斗鸡,史料记载最早是纪国有一位叫纪缗子的为周宣王养过斗鸡,还诞生了呆若木鸡这个成语。
这个故事,我们在很久以前在讲到纪国时讲了,这说明斗鸡在中国至少有了二千八百年历史了。
据说,中国是世界最早驯养斗鸡的国家之一。到唐朝时斗鸡非常流行,但主要是在上层社会。
到了北宋时,斗争开始在民间兴起,最终形成了“中原斗鸡、漳州斗鸡、吐鲁番斗鸡、西双版纳斗鸡”这中国四大民间斗鸡。
斗鸡当然是一种娱乐活动,也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文化。不光是斗鸡,还有走狗、赛马、蹴鞠、投壶等,也都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
如今各地都在发扬传统历史文化,相信斗鸡也肯定被深挖了出来。这可能要比抢什么历史文化名人的出生地、安葬地之类的要有意思。
据说,唐朝在唐高宗时,有两个王爷斗鸡比赛,这场比赛应该能评上古今中外斗鸡界之榜首。
两个王爷,一个是沛王,一个是英王,两人都将这次斗鸡视作人生最重大事件。不但设置了高昂的奖品,还动员了几乎满朝文前去观战。
其中沛王更是请出了当时大诗人王勃助战,具体是请王勃为自己的斗鸡写一篇檄文,以声讨英王的斗鸡。
这简直就是将这场斗鸡比赛完全当成两军交战的节奏!
王勃欣然领命,为沛王洋洋洒洒写就了一篇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斗鸡檄文。由于王勃文采过于激扬,这里引用一段:
“两雄不堪并立,一啄何敢自妄?养成于栖息之时,发愤在呼号之际。望之若木,时亦趾举而志扬;应之如神,不觉尻高而首下。于村于店,见异己者即攻;为鹳为鹅,与同类者争胜。爰资枭勇,率遏鸱张。纵众寡各分,誓无毛之不拔;即强弱互异,信有喙之独长。昂首而来,决胜鹤立;鼓翅以往,亦类鹏抟。搏击所施,可即用充公膳;翦降略尽,宁犹容彼盗啼。岂必命付庖厨,不啻魂飞汤火。羽书捷至,惊闻鹅鸭之声;血战功成,快睹鹰鹯之逐。”
读来真是酣畅淋漓,堪称惊天地、泣鬼神,真乃檄文中的战斗机也。
就在正式开斗前,沛王命人宣读了这篇檄文,这下将英王给气得当场差点晕过去。
斗鸡的结果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这篇檄文就直接让英王大失颜面。
英王大怒,从此恨死了沛王。亲兄弟为了鸡,反目成了仇敌。
唐高宗花了好大精力,总算将两位兄弟王爷这个大矛盾给调解了。
罪魁祸首就是那篇檄文,听说是王勃这小子写的,那就严惩吧。唐高宗一纸令下,罢免王勃官职,贬为庶人。
好了,扯远了。我们还是讲鲁国的这场斗鸡。
斗鸡双方是郈氏家族的金刚爪和季氏家族的铁包嘴,两鸡都在无数次的比赛中取得胜利,为两大家族带来过巨大的利益,被评论为鲁国两大斗鸡界顶尖高手。
两大斗鸡界顶尖高手,算什么屁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