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堆满书的房间(1 / 2)
意识下沉,如萤火闪烁,又似水流喷涌,光怪陆离的碎片在眼皮底下飞速掠过,仿佛经历了高空坠落然后再撑开降落伞逐步减速至平稳的失重过程,最后,落进一片黑暗里。
睁开眼,房间的灯已经熄灭了。
法多翻身下床,绕过放置有闹钟,书堆叠成山的床头柜,穿上拖鞋,又越过几本洒落在仿木式地砖上的书,两步走至木制书桌旁,在木椅上坐下。
书桌紧贴着墙壁,他正对着的是屋内唯一的一户窗。
清晨九点的明媚阳光从窗外折射到房间内,在书桌和床上投下带有横竖线阴影的扭曲光块,让屋内事物将将能够看清。
书桌明显使用已久,靠内侧边缘处有木片翘曲与开裂的痕迹。
桌上从左到右有序摆放着收音机、空存钱罐、用喝完的八宝粥罐子充当的笔筒以及部分学习用书。
收音机可以打开,但是只有电流滋滋的白噪音从里面传来,无法接通其他频道。
而堆成小山的那些书原本是小学、初中或者高中的一些课本与习题集,但如今已经改为打印装订好的论文,他随手翻开一本,其上写着《一种新碳纳米管薄膜的结构及应用》,写有第一作者姓名的地方已经被抹去了。
法多曾以为他能够找到一些自己生活在此处的直接证明——例如他的姓名,他的日记。
但是23年过去,他没有在这个房间里发现任何房屋主人的身份印记,种种迹象反而在往另一个事实推进——法多才是这个房间里的客人。
法多记得他小时候还很喜欢翻阅桌上的一些儿童科普杂志,特别是里面一些趣味的科学实验,他会在熟记步骤后,等醒来,在现实世界里用笔在纸上写出详细流程,再按照顺序一一进行。
对还是孩童时的他来说,这种通过动手把奇妙知识复现,还能向大人展示获得赞许的活动,是格外有趣的。
但是,这种试验有时候也并不顺利,不论他如何尝试,改进方法,书中记载的结果总是不得实现。
起初,法多以为是他太笨,或是中途记漏掉了一两个重要步骤。
但随着失败次数积累,法多发现问题似乎并不是出在他身上,现实与梦境里的环境是存在差异的。
——电磁试验因没有磁而得不出结果,光线在某些时刻从直线变成弯曲……
这时,他才恍然意识到,虽然在梦境书本里看到的知识和醒来现实中部分事物的特性存在吻合,但他苏醒与沉睡所处的空间,终究是两个不同的世界。
书桌下沿是一个可以拉出的抽屉和打开后空空如也的储物柜。
法多抽出抽屉,抽屉里收集有卷尺、福娃卡片、游戏贴纸、仿制枪械玩具、干燥后比石头还坚硬的橡皮泥、树叶标本和一些样式别致的雨花石等。
抽屉最里侧还有一幅卷成圆筒的泛黄纸张,显然和其他物品一样,已经被闲置许久。
法多取出来小心翼翼地将其打开,平铺在桌上。
这是用圆、三角和短线组成的涂鸦,图案旁边的空白处用彩色蜡笔写有歪歪扭扭的字迹,详细讲述了这个神秘符号该如何使用,如何念出咒语,以及它的名字是“厄息斯秘仪”。
——显然,这是一个孩童在幻想时期创造的伟大作品。
而这样伟大作品的最终去处总是垃圾桶或房间里被遗忘的角落。
用四五分钟,再次把这些颇具童趣,“游戏设定”样的内容复读一遍后,他将其再次轻轻卷成圆筒状,放回抽屉的最里层保存。
检查完毕后,他站起身来,顺着书桌继续巡视着房间里的异常。
书桌右侧是贴满泛黄贴纸的原木衣柜,虽然没有上锁,但打不开。
衣柜正对着的就是唯一通向外界的门,另一侧可能是屋内的走廊,或是车流穿过的道路,也或者干脆什么都没有,打开就是另一堵墙。
但是它已经和衣柜一样,被焊死在这片空间里。
门框右侧的白漆墙壁上倒是有用铅笔轻轻划过的黑色印迹,从上到下一共有十三道,法多尝试过贴墙站好,最顶上的那条划线恰好和他头顶重合,旁边写有数字,“173,17”。而最底下那道横线,已经模糊得看不太清了,只能隐约辨认出有一个数字是“1”,而在间隔一段距离后,还有一个“5”样式的字符。
视线继续平移,则是他刚才醒来时躺着的床,床贴着墙壁,墙上装有一个铁艺挂式书架,书籍摆满,从左到右刚好只留下空余一本书的空间。
法多脱了鞋,踏在床上站起,把手抬至与书架平齐,刚好虚握在书架上那个空位置处,心中默念着:《尼伯龙根之歌》。
片刻后,一本《尼伯龙根之歌》出现在他手中。
随手翻了翻,不太新,甚至还有笔记的痕迹,但不论是封皮还是内页,都没能找到能证明其所属的痕迹。
其它书籍也大多如此。根据念想,他可以更替书籍版本,而如果思考的细节足够详细,他还能找到一些未曾公开的随笔评论,文言摘录。除开他虚构的,或是已经绝版的书籍无法复现外,他在这个狭小的房间里拥有了可以检索一个完整时代书籍的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