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八章 辽东事变(1 / 2)
大一统的国家,需要有统一的文字,统一的度量衡,统一的货币,统一的文化信仰。
祖龙嬴政对华夏的贡献便在于此。
晁盖只需要沿着古人的智慧继续向前发展,就能让国家兴盛强大。
统一的文字基础上,继续推广简体字和拼音,从而形成全国统一的普通话。
统一的度量衡进行大改革。
取消距离的寸、尺、丈,改行厘米、分米、米。刻有毫米、厘米、分米、米的铜长棍被制作出来,发往各城,成为通行全国的标杆。
取消重量的十六位进制,改成十进制。十钱为一两,十两为一斤,两斤为一公斤。
取消容量的斗、升、石三进制,改1立方厘米为1毫升,1000毫升为1升。
以上这些在梁山都有成熟的经验,推广天下可能会有不适应,但习惯之后也就好了。
唯有新货币的发行,要慎之又慎。
因为货币实实在在的关系到百姓的切身利益。王莽盲目推行“当十”、“当百”铁钱,朱元璋掠夺式的推广纸质宝钞,不顾市场规律,最后变成了老百姓买单的“恶政”。
所以
发行粮票,则必定有充足的粮食可以在官家粮店进行兑换。
发行货币,则必须有专门的银行进行承兑。
目前,晁盖只准备在梁山、汴梁两个地方进行试点,建立两座帝国银行。
历朝历代对一两银子兑换多少铜币是有浮动的,多的1300文铜钱兑换一两银子,少的700文钱兑换一两银子。
但晁盖推行的一两银币采用银铁锡合金,呈现一种漂亮的银白色;推行的一两金币,采用金铜合金,坚硬、耐磨,金光闪闪。
金银铜币正面是晁盖侧脸画像,边缘麦穗缠绕。反面巍峨泰山,双龙戏珠缠绕。
由国家规定,1两金币=10两银币=文铜币。
再根据重量不同,发行一文面额铜币、十文面额铜币、百文面额铜币。
这种强硬的规定,说白了,看的不是重量,看的是国家信用坚挺不坚挺。
为了推行金银铜币体系,晁盖规定梁山和汴梁的公职人员、军人月俸全部用新式金银铜币发放。梁山和汴梁市场交易,不允许流通块状金银。
以前,大宋境内黄金每年产1万两,白银每年产80万两,铜每年产660万斤。六个钱监所,每年铸铜币“一百五十六万贯”,则“逐路支用”。
若是按现在时代的金银产能,每年也就只能造1万枚金币,80万枚银币,这点产量,想要完成金银币替换金银元宝的流行,那得等到什么时候?
系统升级后一个好处,就是有了模板之后,可以用天命值直接兑换钱币。1点财富值的购买力相当于1贯钱,正好兑换一枚1两银币。
“嗡”
晁盖用系统兑换了一枚银币,两指捏住,用力一吹,嗡嗡作响。
“是枚好钱儿”
就是含银量不足,但完美的合金比例,漂亮的颜色和耐磨、耐氧化的特性,可以弥补含银量不足的缺点。
只要别人仿造不出来,那我含银量低些也是很合理的吧?
再花费10点财富兑换一枚“晁大头”金币,在手里掂量了一下,很沉手,同样是金铜合金,用牙咬,很难咬出牙印,舔一舔倒是甜的。
含金量也不是那么足,但你不能说我的金币是假的,至少,它里面真的有金。
还是那句话,金银币的价值,来源于国家信用,金银币的主要作用,一是方便携带,二是用于外贸,只要帝国保持强大,我指着这枚漂亮的金币对番邦使者说,它含金量99.99%,你们要用足赤的黄金来等重兑换它!
你敢怀疑?敢去融了它测量?
我就敢发动一场“金币战争”。
等国家更强大了,连金银币都要逐渐退出市场,我指着一张漂亮的纸币对番邦使者说:这张纸价值同等面额的黄金,你们要用足赤的黄金来兑换它!
你敢怀疑不接纳,我就敢发动一场“纸币战争”。
所以,货币归根结底还是以国家实力为基础的国家信用。
晁盖现在有点天命值,先花费100万点,兑换了100万枚银币;又花费100万点,兑换了10万枚金币。投入梁山、汴梁两家帝国银行试试水,看看效果。
总价值200万贯的货币投入,让东京城内的吴用庆幸不已。年前围堵、搜刮京城权贵们的六百万贯财富看似很多,但对于百废待兴的新建帝国,还是有些捉襟见肘。
今年那么多的工农业计划,六百万贯很快拨出去了一半,正在为钱财发愁的时候,晁盖这两百万贯可是救了急了。
这些金银币,第一笔用于支付了公职人员的俸禄,花去了十万枚银币。又支付麒麟军区五万军兵俸禄,又花去了十五万银币。
商贾们购买商品,需要先去银行将大块金银兑换为金银币,否则直接用金银元宝交易是要罚款甚至没收。
豪门子弟外出消费,也不能再用金银元宝支付,铜钱又太重,于是也涌向银行兑换金银币。
“这银币做的也太漂亮了。”
银币美丽的外观确实比元宝好看的多。
“以后着零也不用拿刀子割啦。”
金银这种贵重物,交易的时候不但要称重,还得随时备着小刀切割,一锭完整的银元宝,也许消费几次,就变成了一捧碎银子。
古代为什么那么多豪门公子喜欢丢出一锭银子,说一句“不用找了,多了赏你的”。因为细割称重真的很麻烦,严重影响豪门公子们的豪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