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九章 策问举子(2 / 2)
只见雪白的卷纸上写道:
“屠钓关柝之流,鸣鸡吠犬之伍,集于都邑,荩八万计。然则人无求备,物各异宜,十哲殊科,八能异术。咸资对策,则绛灌之器或沈;必俟公求,则许、郭之才难遇。选贤取士,应有良规。”
这是一道关于选拔人才的策问。
题目直观明了,例举出了“屠钓关柝之流,鸣鸡吠犬之伍,”的事例,说出了“人无求备,物各异宜,十哲殊科,八能异术”的客观事实,要求考生回答具体应该按怎样的方式选拔人才。
策题甫一看完,殿中尽是倒吸一口凉气的声音。
刘辰星的嘴角却是微微一翘,她对女皇的认识更深了一层。
应该说女皇不愧是女皇。
如今诗词歌赋在科举中的比重虽日益增大,但科举依旧是以“策”取士。
他们二十八名考生皆是在省试第三场的时务策考试中出圈,最终走到了殿试的考场。
而女皇此试策却是对其试策的考试制度本身进行反思,女皇提出试策对不善言辞的有识之士不利,寻求更科学、完备的求贤之法,可见女皇的求贤之心,实是热切而真诚的。
一念感慨完女皇出此策题的目的,刘辰星静下心来,开始思索如何答题。
与此同时,余下的二十七名考生在惊讶于女皇居然对时下策文考试重文词浮躁华丽提出质疑后,也各自有了想法,开始在草纸上挥毫泼墨。
一时间,鸦雀无声的含元殿内响起了笔在纸上沙沙作响的声音。
刘辰星不受其他人的影响,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之中。
毫无疑问,要对现行的科举之法给与支持。
受时代所限制,现在科举制度的衍生已经是社会的一种进步。
她前世所在的那个世界,科举贯穿于整个封建社会,可见科举即使有弊端,却也是最适合封建社会存在的一种选拔人才制度。
所以,她的对策要肯定以策试人的传统。
既然要肯定“以策试人”,又要提出更科学、完备的求贤之法,那只能在现有的制度上给个前提。
是什么前提呢?
刘辰星执其笔,蘸了蘸墨,在雪白的宣纸上写下了四个大字——人尽其才。
有了对策的方向和前提,如何对策也在脑海里生出。
知道了该怎么答卷,刘辰星微微一笑,正准备在草纸上挥毫泼墨的答题,身边传来了细微的脚步声,有宫女和太监端了今日的午食过来。
看着漆红的食盘放在自己的长案前,刘辰星这时才后知后觉,原来已经到了午时。
刘辰星未执笔的左手摸了摸空空如也的腹中,今早起来的早,在永崇坊西门吃了一碗羊肉馎饦,到这会儿已经一大上午了,确实有些饿了。
又想到思路已经出来,知道该怎么对策了,刘辰星也不委屈自己,放下手中的笔,开始用宫中提供的御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