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全国震惊:招聘应届大学生(1 / 2)
第344章全国震惊:招聘应届大学生
港岛新通的成立,让人员本就不足的新通愈发显得人才匮乏。
由于体制的限制,早期的新通是不可能面向社会招聘人才的。
由于中科院的背景,在内部高层的默许下,新通从中科院内部招聘了一批人员。
但是这些人员全部是技术人员,虽然都是高端人才,但从事其他领域的工作,其实并没有什么优
势。而且年龄偏大,很多人并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即便如此,很多人都不愿离开旱涝保收的中科院。
最终在领导的默许下,保留这些人在中科院的职位,这才让很多人有胆量到新通尝试新的经历。
与现在充斥着笔试、面试、心理测试、压力测试的招聘相比,那时候的招聘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
都原始而简单。
很多人都是在路上遇到聊聊天,就决定到新通上班了。
大家都知根知底,也不存在考核的问题。相对大规模的招聘,就是通过在中科院的墙壁上张贴招
聘公告,让有兴趣的人主~动来报名。
公告的内容同样简单,既没有宏伟蓝图,也没有动人的口号。典型的公告是这样的:经所领导批
准,本公司拟招聘15名员工。公司管理人员3-4人,业务人员5-6人,其他人员-5-6人。
当然,这些人员虽然业务能力可能薄弱,但是为人踏实、敬业,又能吃苦,完全能够满足新通早
期的工作需要。
胡兰就是新通早期招聘的员工,当年48岁,是新通最早的销售人员,“研究员站柜台“的典故,就
是以她为蓝本的。
随着新通业务规模的拓展,再加上港岛新通的创立,从中科院招聘的人员已经显得捉襟见肘。
最为致命的是,那些从计算所招聘来的员工虽然勤奋务实,但缺乏对新事物的敏感,对公司管理
同样一窍不通。在老新通人的记忆中,一年一度的公司务虚会,从来都只有何雨柱和张琴两个人讲
话,其他人都抱着旁听的态度,从来没有人发言。
这种状况在公司早期影响不大,甚至由于上下一心,有利于加强公司的执行力。但时间来到今天
,何雨柱和张琴都感觉到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不能增强公司的活力,引入懂管理和业务的人
才,新通的进一步发展就会受到制约。
最终,何雨柱决定,新通向社会打开大门,开始面向社会和应届大学生招聘。
随后,新通发布了第一份社会招聘广告,并且在《青年报》上刊登。广告依然质朴,但与早期的
公告相比,已经具有了很浓的感**彩。
加入我们,跟我们一起创业!
对年轻的大学生来说,这样的口号很有吸引力,很多优秀的大学毕业生都被这句广告词吸引。报
名的人数有500多人,获得笔试资格的有280人,进入下一轮面试的还有120人。
最终,新通从中挑选了58人。
58人中有18名研究生、37名本科生和3名大专生。
最让何雨柱高兴的是,他很早就瞄准的两个年轻人,杨为和郭庆,都在这一年加入新通。
这两人可是前世leg早期的两大功臣, 也是老牛培养的两大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