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 潼关之瓮(1 / 2)
第393章潼关之瓮
窄小的潼关城门,被拥挤的大军堵得满满当当,导致许多立功心切的士卒,索性继续从云梯攀爬入城,与城内节节败退的守军战作一团。
借着红彤彤的火光,李傕见自己的大军已经涌入城内大半,脸上笑容更盛。
他想着只待与城内的曹军会师以后,就能交出兵权成为甩手掌柜,从而彻底脱身关中乱局,不用再像魂归九泉的郭汜张济那般惨死,带着全家到许昌安享晚年。
就在李傕凝视着城门愣愣出神,畅想美好未来的时候,满头大汗的胡封找了过来。
胡封用力拽住马缰,在李傕面前停住,也顾不得擦拭额头上的热汗,而是瞟眼魂不守舍的李式,然后对着李傕急道:“舅父,城内剩下的守军算不上多,但是负隅顽抗得厉害,叫咱家士兵前进受阻,怕是又要被打出来,得叫飞熊军赶紧进去帮衬一把!”
李傕闻言眉头一皱,接着深呼一口气,也不多说什么,直接马鞭前挥,豪气万丈地吼了声“飞熊军进城!”
飞熊军闻令而动,骂骂咧咧地驱散堵在前面的步卒,跟着涌向前方逼仄窄小的城门,惹得怨声载道。
李傕落在最后,刚骑两步后忽然想到什么,又立即停马,转身对着一脸茫然的胡封问道:“怎么不见李利?”
“李利?”胡封同样愣住,先是快速环顾周遭,然后才结结巴巴道,“如今表弟无兵无权,只归叔父节制,外甥自是不会主动找他,若他没来攻城,莫不是留在了后面的大营?”
李傕喘口粗气,回望后面由于全力攻城不剩多少人马的大营,里面主要是些李暹带来的“民夫”。
他然后又转身深看一眼面色紧张的胡封,张了张嘴,最后却还是什么都没说,猛甩一下马缰,朝着耀武扬威的飞熊军追了上去。
蒲板津西岸,马腾军大营,由于长期隔河对峙,叫营里不似初来时的剑拔弩张,除去举着火把巡营的守夜队伍,多数将士已经安睡。
就在此时,随着潼关战火点燃,马腾第一时间收到消息,但却不以为意,只当是李傕狗急跳墙。
然而当他得知李傕竟然攻入潼关,就再也睡躺不住,不敢置信地把诸将召集过来,便连衣衫也顾不上穿戴齐整。
军帐里面,被灯火照得明亮,马腾稳稳坐在上座,六名将军分列在他的左右两边,表情肃穆如临大敌,气氛凝重。
站在左列最前面的,正是头缚蓝色麻巾的庞德,武艺冠绝三军,在马腾军中威望极高。
而右列为首之人,则是一位作牧民打扮的魁梧壮汉,约莫三四十岁的年纪。
壮汉长发散乱披肩,用一根粗旧的红绳箍在脑门,露出疤痕累累的五官,同时他还穿着一件无袖的毛皮小褂,裸露出一双肌肉虬结的粗臂,与其他着甲挂刀的将军显得格格不入。
他的名字叫做月察,是凉州月氏部的族长,也是马腾的舅子,妹妹帮马腾生的女儿,正是那位跟着马超的小姑娘马云禄。
由于久居在西地的边塞民族,多被大汉冠以羌人的统称,天长日久以后,叫许多已经说不清自家来历的部族,也乐的以羌人自居。
与之相对的,也有一些部族清清楚楚知道自己的来历,并不承认自己是羌人,诸如逃难避税的汉家流民、躲避王庭的屠各胡人,当然包括月察所属的月氏人。
说到月氏人,他们本是生活在凉地的“土着”,建立了盛极一时的月氏国,曾在汉胡争霸的时期成为匈奴劲敌,也是大汉重要的拉拢对象。
然而匈奴鼎盛之时,就连大汉都要避其锋芒,何况更加贫弱的月氏,历经冒顿、老上两代单于的征伐,月氏惨遭灭国,就连国王的头颅都被做成单于喝酒的器皿,成为胡家王庭传承的一件宝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