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二审(1 / 2)
萧北辰见他不承认,也并不追问,而是继续问第二个问题:“德胜楼事件的当天,你和胡松华去司徒府道喜,你曾说,大人如此雷厉风行,一日之间就解决了所有问题真是可喜可贺。之后你们又进行了长夜之饮,席间,你曾唱《夫山》,后来又说,大雨之后,必是晴天,污秽既净,寰宇清明,明日必是最好的天气,可有此事”?
“道喜之事纯属子虚乌有,大雨滂沱,何喜之有?至于夜饮、唱歌,皆是自娱自乐,并不犯禁。而晴天之说,也只是就天气而言,并无隐喻”。
萧北辰让他站到堂下,又提江钰源。
“德胜楼事件之前,你与韩东君在司徒府聚会,当时韩东君劝钟大吕行大事,钟大吕说事不三思,必致后悔,如今形势尚不明朗,不可轻举妄动,你说人无头而不行,今彼徒剩四肢,不就此时置他于死地,待其首脑俱全,岂可复动?望大人早做决断,慎务错过时机。――看有此事”?
随着问答的深入,一些更加敏感的问题被带入进来。但江钰源也是官场老手,虽知此次不能幸免,到底是活鱼下锅,不死之前,总得扑腾扑腾,认准了不能招供,因此上,对萧北辰的问题一概否认。
萧北辰同样儿并不深究,让他堂下站立,接着提审胡松华。
“你在德胜楼事件当天,和韩东君一起去司徒府道贺,你们三人做长夜之饮,其间你曾说,若无此雨,腐臭不除,可知天从人愿,扫荡世间污秽,使我辈得呼吸也。后又说,妖孽既绝,当有大圣人出,不似我辈,又似我辈中人,可有此事”?
“去司徒府之事有,贺喜之事无。所言腐臭是街上气味,而妖孽之说,实不曾有”。
头堂审罢,萧北辰宣布退堂,下午再审。到了第二堂,所审问的就不止是言语之事了。这一堂,最先提神的是江钰源。
“江钰源,你在本月十二日,上个月的五日、十九日,以及六月的三日分,都曾去过仙客居,和一个神秘人相见,此人是谁?所为何事”?
饶是江钰源老奸巨猾,被人冷不丁的道出隐秘之事,还是有些措手不及,差一点儿就说了实话。
“回大人,小人的确常去仙客居,但一个月一两次,两三次,似是不多。至于大人所说的神秘人,并无其事”。
萧北辰还是并不深问。接着提审胡松华。
“胡松华,你于本月的六日、七日、八日连续三天,本月的十三、十四、十五、十六,连续四天,都去了慈铭庵,所见何人,所为何事”?
“回大人,慈铭庵的小尼姑静音,与小人相好,小人几次都是看她,至于所说何事,小人不想说,我想,大人也未必想听”。
萧北辰、梁书同、梁书鸣及陪审诸人不禁失笑。谁都知道,他的回答是有意戏谑。
“韩东君,本月每日都去慈铭庵,所见何人,所谓何事”?
原来这种堂审,基本上都是随提随审,审完之后,犯人就被押入后堂,所以他们很难串供,也根本不知道对方都说了什么。这才让胡松华和韩东君犯了同一个错误。
“回大人,慈铭庵的小尼姑静音,与小人有些瓜葛,小人不能一日忘怀,因此常去慈铭庵”。
此话一出,立刻听到堂上有嬉笑之声,韩东君偷眼看去,只见所有的人都捂着嘴巴,无声的笑了起来。
萧北辰拍了下惊堂木,让众人肃静:“尼姑静音,倒很是好客”!说着,让衙役把韩东君押下去,然后传唤慈铭庵住持、尼姑静音,以及仙客居的老板和跑堂。不一时众人带到,萧北辰先审慈铭庵的住持慧琳禅师。
“慧琳大师,胡松华、韩东君两人,大师可曾识得”?
“贫尼识得,胡、韩两位施主常来庵中随喜,因此相识”。那住持年近五十,看起来与三十多岁的差不多,便知道她是个大德之士,不觉心生敬畏。
“慧琳大师,胡松华、韩东君两人去庵内,所见何人,所为何事”?
慧琳禅师略一沉吟,说道:“所见何人与所为何事,贫尼实是不知。两位施主从不曾说,贫尼也从未问过”。
“慧琳大师,两人即是在庵院之中,大师如何不知”?
慧琳单掌合十,向上施礼,念了声佛号长声说道:“这其中有个缘故,因两位施主与小徒静音是宿缘,他们来时,只与贫尼知会一声,便到小徒那里去了,所以贫尼不知”。
萧北辰叫带静音。不一时,一个十六七岁的小尼姑被带上堂来。
“静音,你可认得胡松华、韩东君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