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我想改变这世道(1 / 2)
孙承宗提起这事本是好意,但刘戎听了却稍显失落,自己斩获鞑子如此众多,不夸功游街就罢了,还无缘无故的让李景升给扣了,兴师动众的大半天,结果就这么算了?
早知如此,那天就该多浇两碗开水在他头上!
朱由校也有些不满,道:“孙师傅,刘戎这家伙虽不是好东西,但毕竟是给大明朝立功了。皇祖父和父皇又都是明令兵部嘉奖的,这李景升说扣就扣,倘若不加惩戒,岂不是让边军的将士寒心?”
孙承宗拧眉道:“据老夫所知,李景升此人向来是个谨小慎微的人,无利不起早,他此番作为实在是让老夫琢磨不透。邀名买直也不是这个买法,能两不追究就很好了,老夫反倒是担心这里面另有玄机呀!”
朱由校好奇道:“什么玄机?”
孙承宗摇摇头,虽说他已经隐隐猜出了点什么,但自己毕竟也是东林一员,这种事还是不要同皇长子说的好,以免影响他对东林党的印象。
朱由校也想了一会儿,毫无头绪,只得挥挥手道:“管有什么玄机,我就不信白的能变成黑的!不想这个了,刘戎,历来也没有听说过有人能一战斩获七百四十三个鞑子的,怎地在其他边将口中凶神恶煞的鞑子,到了你手里就跟纸糊的似的,快跟我说说,鞑子到底是什么样子?”
刘戎道:“殿下身边也有武将军士,他们没跟你说过吗?”
“我身边的武将军士都是京营勋贵子弟出身,哪有几个上过战场的。”
刘戎看着朱由校好奇的样子,心中不由一动。
后世都说朱由校是一个软弱的皇帝,夹在东林党与阉党之间犹如提线木偶,为了躲避朝堂纷争整天藏起来做些木匠活计。
说他内不能安朝堂,外不能抗鞑虏,庸庸碌碌,实在是大明亡国的罪魁祸首。
但在刘戎看来并不是这样。
朱由校虽然因为年纪还小,玩心未泯,却还是一个聪慧、天真,甚至活泼的人,有着这个年纪的少年所共有的激情、正义和幻想。
但因为他的父亲只当了一个多月的皇帝,他在十六岁的时候没有任何缓冲的便匆匆即位。
又不像万历皇帝那样还有个母亲李太后在他年幼时为其协调朝堂各方势力,小心翼翼地呵护他成长,静待幼龙长成真龙。
朱由校有个养母还让大臣们联合起来赶走了,和乳母亲近一点又被言官百般攻击污蔑。
登基前被大臣和养母为了利益抢来抢去,登基后望遍幽深的紫禁城,没有几个值得信赖人。
万里江山名义上都是他的,但说出的话又没有几个大臣买账。
群臣各怀鬼胎,满口仁义道德,背后男盗女娼,关键还都是影帝级演技,他还分不清谁真谁假。
这对一个十六岁的少年来说,是一种何等的无力和孤独啊!
在这种环境中,朱由校没有自暴自弃地沉湎酒色,也没有喜怒无常地虐杀身边人,只是躲起来安安静静地做些木工活调节心情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