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粮食问题(1 / 2)
随着战斗频次加强,各个部队训练强度上升粮食很快便低于一个月储备粮的最低线。
炊事班长夏村向张大彪诉苦,以前咱们营48多人,现在足有7人。这粮食乃至未来
营长,咱粮食只够一个月的了,食盐也需要补充。一个人一天二斤粮,一天就要14斤粮食。
一个据点一个据点的根本不够。
行,张大彪说。
这个问题找教导员,营党委商量一下,肯定能解决,你还是按照现行标准执行,不能让战士们的身体垮掉。
是,夏村一脸愁容的离去。
怎么办?
打鬼子,除非是攻打县城或者打火车,要不都是杯水车薪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而等收秋之后,从百姓手里收上来的公粮,也不足以支撑部队撑过整个冬天。
况且马上秋天,鬼子又该开始扫荡,到时候安置百姓,加上战斗中的损失,冬天总不能让战士们喝西北风。
教导员陈文卓,一连长徐德华,二连长陈东,三连长景深,四连长陈帅,五连长刘盛桓,警卫排排长王刚,突击队长邵奇全部齐聚营部。
大家各舒己见,王刚说把部队撒出去,以班排为单位,各自解决。
不行不行,力量分散根本打不过鬼子,马上开始反扫荡和保障秋季生产,这是根本要务,张大彪一口否决这个提议。
咱们是野战部队,不是地方守备团,根本上说咱们力量不能分散,随时准备打大仗。
邵奇说打鬼子据点,多打点,积少成多,总能够。不行不行,鬼子如果遭受太大损失会提前开始扫荡,咱们没有力量去跟鬼子硬碰硬,陈文卓马上提出反对。
打县城?刘盛桓愣头愣脑的说出一个众人惊呆的地点。
张大彪也有点意动了,一打县城虽然捅了个大篓子,但是值啊,棉衣,西药,粮食,兵源乃至政治影响,都能使八路军摆脱游而不击的名声。
亮剑中老李打平安县都没事,老子打个县城能怎么着?
不行,不行。
鬼子非得疯狂反扑,得不偿失。等中条山打完后才有可能攻打县城,要不百团大战时也行。
对,就这么办。
行了,打县城时机不成熟,看看那个集镇适合,打个大点的集镇也能接燃眉之急,都下去吧。
回去侦查,谁弄得合适就按照谁侦查的结果打,这场战斗归谁指挥。老子只是看着,不参与。
五个连长内心无比激动,这是一个挣面子的好时机。
王刚也想官复原职,但是这次又没有他的事。
张大彪让他们都离开后,回想着历史上我军如何打破困境。
大生产,对啊。
1939年2月,为了克服由于日军的围攻和国民党顽固派封锁而对抗日根据地造成的困难,***发出了“自己动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克服困难”的号召。
陕甘宁边区首先开展了生产运动。随后在“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总方针指导下,各抗日根据地军民开展了大生产运动。军队、政府机关和学校积极行动,做到“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不过这需要时间,现在距离冬天还有几个月,时间上并不充分。
不过生产土豆还是可以的,土豆的生长周期一般为6-1天,具体时间和品种有关。
这几个月足够了。
说干就干,老陈。张大彪两眼放光的看着教导员陈文卓,老陈也知道张大彪又有了好主意。
方法简单,那就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咱们开垦荒地,全都种上土豆,现在就是拿钱粮去买土豆。
土豆产量大,能顶饿,对土壤要求低,种上后不需要太多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