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集:执两端用其中(1 / 1)
关于《孝经》,有资料记载:秦焚书,颜芝掩藏《孝经》,幸免于火。汉初,解除挟书律,颜芝子颜贞献出其父所藏《孝经》十八章,用以教授学生。据说当年秦始皇“焚书坑儒”时,有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叫颜芝的,冒着生命危险,把它藏在了家里墙壁的夹层中。到了汉初,汉皇帝没把精力放在房地产上,而是搞起了文化产业,鼓励民间献书。于是颜芝的儿子颜贞,就把家里藏着的《孝经》,一共十八章,全拿了出来。
由此可知《春秋》﹑《孝经》来之不易。既有作者的智慧与血泪,也有保护者冒着生命的代价,所以更要珍惜。
最后,再来简单介绍一下孔子的其它著作。孔子的著作,有一句话可以概括——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修春秋。一般来讲:“诗”就是《诗经》,“书”就是《尚书》,“礼”是《礼记》,“乐”是《乐记》(现已失传,“易”就是《周易》,最后是《春秋》。孔子在《论语·述而》中讲: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我们研究孔子思想,知道孔子自己很谦虚,他说我述而不作。什么叫述?就是承先启后,继往开来,保留传统的文化,就所知道的,把他继续起来,流传下来,好比现在说的,散播种籽,没自己的创作,不加意见。
但是他有个态度,信而好古,不是迷信,是真信,加以考证过的真信。
而我们现在有些人呢?专门疑古,对古代的文化不相信,于是好犯上作乱。尤其抗战以前有些学人,现在讲起来,真是该死,后来我们的思想一度受到他们的影响,他们跟着日本人说,尧舜不是人,是中国人自己编的,尧是香炉,古代的香炉,舜是烛台,禹也不是人,是爬虫,这是日本人故意侮辱我们的,我们的学者也都跟着这样说。所以我们的文化到了今日这个地步,不是偶然的,是几十年来大家疑古,随便抛弃了传统,抛弃了前人的经验,轻视前人的学问,结果变成这个样子,所以信而好古,是保持历史人生的经验,孔子对此,持以非常慎重的态度,实在了不起。
对于这六本重要的著作,中和的、主流的观点认为:这是孔子亲自、或是主要、或是组织自己的弟子整理出来的。还有两种极端的观点。一是:认为这些东西压根与孔子无关,都是后来因为儒学作为正统的国学,由后来的人生搬硬套,强加在孔子头上的。二是:这些著作,孔子没有参与,都是由他的弟子以及后来的儒家门生整理出来的,但出于对师祖的尊重,就说是孔子编撰的。
具体的真实情况是什么,我们不得而知。还是交给历史学家、文字学家、考古学家去争论和发掘吧。
箕好风,毕好雨,比庶人愿欲不同;风从虎,云从龙,比君臣会合不偶。
箕与毕,属于二十八星宿中的两宿。古人很聪明,为了方便记忆和观察,把二十八星宿按东、西、南、北分成四个部分,叫做“四象”。分别是:东方为青龙,西方为白虎,南方为朱雀,北方为玄武。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即分别代表了四种颜色——青、白、朱、玄,也分别代表了四种神兽。
箕是东方七个星宿之一,毕是西方七个星宿之一。天文是与气候、季节有关的。古人观察到,当月亮经过箕星的时候,一般会有大风;经过毕星的时候,一般会下雨。所以就有箕好风,毕好雨的说法。引申的意思就是比喻百姓的愿望各有不同。
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还有一句通俗的话,“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也说明,世界万物各有各的特点、秉性。成语“毕雨箕风”原意是指民性跟天上的星星一样,各有不同。引申来讲,可以指君王针对不同的庶民之好,遍降恩泽。也是颂扬统治者普施仁政的溢美之词。
《中庸》里讲:子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
孔子讲:“舜其大知也与!”——舜是一个多么智慧的人啊!
舜好问而好察迩言——迩,是浅近的意思;察,是敏感、精细的意思。全句是说,舜乐于向别人请教,而且喜欢对那些浅近的话进行仔细审察。
隐恶而扬善——舜这个人,能够接近民众、不耻下问,并且对于浅显的言论能够见微知著、明察秋毫。在这个基础上,他能够把不好的隐去,而把好的留下来。
西游记里,孙悟空的如意金箍棒,“两头是两个金箍,中间乃一段乌铁”,指的是“执两用中”。《中庸》称:“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大本”在这里不是大学本科的意思,而是大道本源的含义。“执两用中”,这里的“两”指的就是阴与阳。
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把两个极端的地方收拾起来,不偏不倚,而把中间的一段用之于民,用于政治上的治理。比如说,一家人晚上吃什么?一边有人说吃白菜,一边有人说要吃肉,那聪明的主妇怎么办?可以白菜炖肉,也可以包白菜猪肉饺。
其斯以为舜乎!——这就是舜不愧为舜的原因!
隐恶扬善——听到不好的言论、得罪人的言论、邪恶的言论,就把它隐藏起来;而对于好的言论、积极的言论、有益的言论,就大力推广。佛家讲:善言、善行、善意。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表扬人的时候要当面,批评人的时候要单独。有些人,总是以自己心直口快为标榜,好话也说、赖话也说,当面也说、背地也说,岂不知这样是伤人伤己的。
就教育孩子而言,同样也要“隐恶而扬善”。好的地方要大加表扬、宣扬、激励;不好的地方,讲了也于事无补,不如用实际行动帮他改正。比如说,孩子的作文不好,指责半天,批评半天,生气半天,对他的作文提高没什么好处,只有坏处——既伤感情,又伤自尊。同样,对于孩子的某一个缺点,指责、批评、臭骂、生气,管用吗?不管用。相反,如果孩子的某些方面有亮点,我们去表扬、去激励,却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所以从人性的角度讲,表扬能使人进步,批评只能使人后退。批评、指责会使人产生嗔恨,这世界上只有圣人贤子能做到“闻过则喜”。
箕好风,毕好雨,普通百姓的愿欲不尽相同,有人想要萝卜,有人想要青菜;有人想喝烈酒,有人想抽烟袋。所以要求执政者、当家人能“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把最好的与最坏的、最快的与最慢的、最左的与最右的意见都听一听,再综合调和一下,拿出一个可行的措施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