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心人
会员书架
首页 > 历史军事 > 朕真不是中山靖王啊 > 第357章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第357章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1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相亲走错桌女方年入三百亿 王座之上 豪门后妈在娃综反向带娃爆红全网 龙族:成就灵宝天尊的路明非 神州战神 网游之盖世大魔王 杨毅沈雪 超级神王 全职法师之山海奇兽召唤师 落凡尘融雪

在原本的历史时间线上,赵绾、王臧二人所掀起的建元新政,无疑是轰轰烈烈、浩浩荡荡;

先后长达三年的建元新政,也确曾一度让长安朝堂内外上下焕然一新,迸发出些许朝气。

但在这个时间线,明显是‘痛快’大于‘使用’,或者说是只图一时痛快,却根本没考虑到后果的建元新政,却随着天子胜如拨浪鼓般猛摇的脑袋,便好似秋风扫落叶般悄然退散。

——建元新政,被窦太皇太后、天子胜祖孙二人合力,扼杀在了摇篮之中。

一同被扼杀的,还有赵绾、王臧这两位‘儒家当代俊杰’的生命——或是生理生命,亦或是政治生命。

顺带着,就连儒家这个命运多舛,又实在让人生不出多少情感的学派,也被刘胜当着全天下人的面弹了勾勾。

不得不承认:凭借着仅有的一丝优越性——有教无类,儒家得以在如今的汉家学术界,占据了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

刘胜曾大致估算过,截止先孝景皇帝刘启六年,汉家三千余万人口当中,可以满足‘能写会读’的要求,并且可以做一些记录类工作的文化人,大约在六万人左右。

换而言之,如今的汉家,平均每五百个人当中,才能找出一个认字儿的知识分子,其余四百九十九个,几乎都是纯文盲。

对于这样的状况,作为后世人的刘胜当然感到震惊;

调研过后,又深深为后世的义务教育感到憧憬、怀念,并对义务教育在如今这个时代的推行成本之高,而感到无比的绝望。

刘胜算过一笔账;

如果按照后世新时代的标准,保证每一个适龄孩童,在七岁到十五岁期间进行义务教育,那长安朝堂要在每一个汉家孩童身上,花费近七千钱。

甚至就连这七千钱,都还是已经考虑到书写用纸、雕版印刷等技术成熟之后,可以将教材成本压低的预算。

如果不考虑这些,那别说义务教育了——连给孩子们启蒙,刘胜都得动员全天下的官员手抄竹简,抄上个三五十年。

另外,适龄孩童因脱产接受教育,而对脆弱的小农家庭所造成的打击,也同样是刘胜不得不考虑到的因素。

即便抛开其他一切因素,如社会影响、对农户家庭的影响等不计,单就是那平均每人七千钱的教育经费,就能让刘胜对这个时代的义务教育望而却步。

——如今汉家民五百余万户、三千多万口!

即便是按照‘每个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来计算:五百万个孩子,每个孩子七千钱,这就是三百五十万万钱!

什么概念?

汉家去年一整年的农税折合成钱,也才二十五万万钱!

每丁四十钱的口赋,也就十万钱出头!

税赋加在一起,汉家去年一整年的财政收入,总共也才三十五万万钱,刚好就是那‘三百五十万万’的十分之一。

即便按照每个孩子每年八百钱来算,汉家一整年的财政收入,都不够天下的孩子读一年书。

更何况这每年八百钱、九年总共七千钱,还是刘胜最最保守的估计,‘每户人家只有一个孩子’,更是几乎不可能的事。

通过另外一个参照,其实也能更直观的判断出在这个时代,三百五十万万钱大概是什么概念。

——刘胜的祖父汉太宗孝文皇帝,以及刘胜的父亲汉孝景皇帝二人在位期间,被后来的史家称为:文景之治。

在原本的历史上,除了民生民计的大幅改善,文景之治最璀璨,也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成果,便是这两位皇帝先后接力、生吃借用,为汉家府库积攒下了极为庞大的财富,以作为同匈奴决战的军费。

那么这笔钱,究竟有多少呢?

前段时间,开封侯陶青‘病退’,少府刘舍被刘胜拜为丞相;

既然是从少府直接升任丞相,而不是按照内史-御史大夫-丞相这样的默认路线一步一个脚印,刘舍做了丞相之后,为了让朝野内外服气,当然就难免要显摆显摆自己的政绩。

那刘舍的政绩——其少府任上的政绩,究竟是什么呢?

——自太宗孝文皇帝元年,一直到先孝景皇帝九年,这长达三十三年事件当中,于少府内帑积攒下的二百三十万万钱,以及遍布天下各地官仓,根本数不清楚有多少的粮食储备。

在后世所留存的史料中,文景之治的少府内帑,是被史官这样记载的。

串钱的绳子都已经腐烂,铜钱散落一地,却捡都捡不完,只能胡乱的堆起一座钱山;

粮仓里的陈米发黑、腐烂,但还没等有人发现,新米就又被送进了仓库之中。

直到仓库装不下粮食,仓吏才发现了那些已经存了几十年的陈米;

请奏朝堂,得到诏允,将腐烂的陈米都倾入河流之中,居然直接把河流都给截断了······

为了不截断河流,就只能一点一点倒入河中,一忙就是好几个月·········

明白了这些——明白太宗孝文皇帝、先孝景皇帝先后接力,所创下的‘文景之治’,也只攒下了二百三十万万钱和足够战争所用的粮食,就不难发现先前那‘三百五十万万钱’,究竟是个什么概念了。

——整个文景之治积攒下来的财富,都不够一代人接受九年义务教育!

仅仅只是一代人,却也远远不够······

明白这一点,结论自也就水到渠成了:在封建时代搞义务教育,和在奴隶制时代搞蘑菇蛋,根本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差别——都是在扯淡。

于是,刘胜接受了现实。

如今的汉家,三千多万人口,却只有六万多名勉强合格的知识分子;

五百分之一的比例,刘胜很不愿意承认,但也只能接受这个现实。

而儒家在如今汉室天下学术界,之所以会有如此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原因,便同这六万人息息相关。

——这六万人当中,至少至少有三万人,是实打实的儒生!

所谓实打实,便是张口‘子曰’‘者也’的坚定拥护者。

而在剩下的三万人当中,除去一万出头的墨、法、黄老、纵横、阴阳、等诸家的铁杆,剩下的一万多近两万人,也都对儒家‘不排斥’。

换而言之,这一万多人,理论上都属于儒家可以尝试招揽的人选;

只要有一位足够出名、足够有威望的大儒,说出某一句戳中他们姬点的道理,这些人就很可能会迅速成为孔丘的徒子徒孙。

这,也正是刘胜对儒家百般嫌弃,却也不敢轻举妄动的原因。

因为在如今的汉家,儒家在学术界绝不止是‘占据半壁江山’,而是在人数上,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地位。

或许在如今的长安朝堂看来,儒家有教无类,也不过是找了一堆农人子弟读读仓颉,启启蒙、认认字;

但刘胜已经愈发敏锐的感觉到:儒家的势力,已经从民间诸部侵入朝堂,并开始逐渐扩大影响力。

便说太祖高皇帝之时,满朝文武百官,除去一个灵活应变的奉常叔孙通,可能找出第二个儒生?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皇孙凶猛 真千金太霸总,大佬秒变娇夫 她被活活烧死后,全家后悔了 重生到四合院不当恶婆婆 我无意中攻略了小说女主 逍遥四公子宁宸雨蝶小说超前更新最新章节 逍遥四公子宁宸雨蝶全文免费阅读小说完整版 逍遥四公子宁宸雨蝶免费阅读完整版大结局 逍遥四公子宁宸雨蝶全文阅读最新更新 懒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