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回 辅公祏兴兵反唐 王夫人仗义释友(上)(1 / 2)
却说徐圆朗弃城逃走,途中恰遇郭孝恪伏兵,将他团团围住。双方刚一交手,徐圆朗麾下便纷纷弃兵投降了。徐圆朗见了,口中大骂众人背主忘恩,纵马上前,直取郭孝恪。却被郭孝恪手起一箭正中面门,翻身落马而亡。郭孝恪翻身下马,取了徐圆朗首级,回军献给李世积,于是兖州平定。李神通与李世积将捷报送往长安,李渊龙颜大悦,降旨赏赐有功将士,自不必多言。
却说刘黑闼、徐圆朗破灭的消息传至丹阳,吴王杜伏威心中震骇。面对战无不胜的唐军,杜伏威不得不认真考虑做出选择了:究竟是彻底降附,还是鼓足勇气、全力以赴与唐朝决死一战?让他做出最后的选择并不容易,降唐,那自己近十年来辛苦努力打下来的这份江山就会付诸东流;可与唐朝作战,他又自知力不能及。且不说唐军所向披靡的战绩令他思之胆寒,更重要的是,一旦与唐朝开战,吴国内部是否能团结一致也是个问题。其实,此时杜伏威虽兼并了李子通、沈法兴而占据淮南、江东的广大区域,似乎实力强大,但实际上其军力反大不如以往了。因为近年来吴国内部矛盾日益尖锐,辅公祏在军中威信日重,大有超过杜伏威的趋势。这就引起了杜伏威的猜忌。在与李子通的作战过程中,他开始重用王雄诞和阚棱,逐渐削弱辅公祏的兵权,让他处于闲散无权状态。对此,辅公祏虽没有什么过激的举动,但内心却肯定十分不满,遇事也不再肯积极出谋尽力。其实,这倒正中了杜伏威的下怀。可关键的问题是,辅公祏毕竟资历极深,在军中颇有势力,一些元老级人物仍与他保持着密切关系,这让杜伏威内心难安。其实,杜伏威也不是没想过要以极端手段除掉他,可他一想到李密除掉翟让的后果,便不免怯手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和唐军发生对抗,吴国内部会不会先发生内讧,自己会不会被人出卖,还真是不得不考虑的问题。思来想去,最后他还是决定聚众商议一下,以便从众人的态度中做出正确判断。于是他召聚群臣商议对策:“今唐朝扫荡四方,所向无敌,天下群雄,唯孤尚存。孤观李渊父子之志,必不能长久相容,如不诚心归歀,只怕难免一战,不知各位意下如何?”
说着,他习惯性的将目光转向了辅公祏。虽然近来二人关系不睦,但在此重要时刻,杜伏威还是想听听辅公祏意见。但辅公祏却垂头一言不发。自从被剥夺了军权之后,辅公祏一直都是这样。西门君仪见状,也随着低头不语。作为吴国元老,他一直对杜伏威无端猜忌辅公祏感到不满,慢慢地成了辅公祏一派的人物。这二人不讲话,其他人也不好开口,过了半晌,还是阚棱先开口道:“我等浴血奋战,才打下这偌大江山,岂是只为李渊父子做嫁衣!大丈夫争衡天下,非胜即败,倘惧一战,当初又何必与群雄逐鹿!”
王雄诞也道:“阚棱所言虽是,然如今大唐军威甚盛,李世民百战无敌,李药师妙算无遗。今天下大定,二人若举兵同来,则我几无胜算。只是臣观李密之死,只怕我等纵然诚心归唐,李渊亦未必相容,大王虽欲为窦融,恐不可得。何去何从,还需大王圣心独断。大王若决计与唐军一战,我等必以死相从。”
这时,只见辅公祏也道:“此事关系重大,还望大王独断,我等惟命是从。”
杜伏威沉吟多时,方才开口道:“此事孤已熟虑,列位随孤血战多年,得有今日。今战则必败,归唐则孤虽不得为窦融,列位却必能长保富贵。且江淮百姓苦战乱久矣,我等归唐,亦可使之免于战火之祸,也算孤为子孙积一份阴德。我计决矣,必动身前往长安。”
说罢,转身离座而去。当晚,杜伏威便独召王雄诞嘱咐道:“孤将入朝,需以辅公祏守国,然军中事务,须交由你处置。我在京师,若李渊无加害之意,你切莫让辅公祏谋叛。”
王雄诞忙拜倒涕泣道:“大王只管放心,臣虽身在丹阳,心常在大王身边。臣纵肝脑涂地,亦必不令辅公祏做出不利于大王之事。”
杜伏威也两眼潮湿地抚摸着王雄诞后背,半日无语,只是摆摆手令他退下。三日后,杜伏威宣布自己亲自入朝,国中政务交由辅公祏处置,军务交由王雄诞掌管,便带着阚棱一道启程赶往长安了。
杜伏威亲来长安朝贡的消息很快便轰动了大唐朝野,李渊得知杜伏威已到长安,立即在太极殿召见了他。二人依君臣之礼相见后,李渊极口夸赞道:“卿浴血奋战,为国家荡平江淮,今又身来入朝,此功不亚于窦融。朕当赐以官爵,必令永传子孙,绝不负爱卿美意。”
杜伏威忙再拜道:“臣当年起兵反隋,不过求活命耳!今得遇明主,实乃三生之幸,岂肯不诚心来归!”
李渊益发龙颜大悦,当即传旨,封杜伏威为太保,仍爵吴王,位在齐王李元吉之上。随他前来的阚棱封左领军将军。又遣使到丹阳加封负责守淮南的辅公祏为淮南行台左仆射、舒国公,王雄诞为冠军将军,淮南行台兵部尚书。待杜伏威谢恩退下后,李渊仍兴致不减,当着群臣夸赞李建成道:“我儿一战而灭刘黑闼,威震江淮,使杜伏威来归,不可不赏。”
当即赏建成黄金五千两,绢帛五千匹。秦王等纷纷向李渊与建成道贺,方才退朝离殿。
却说秦王回到王府,心中纳闷。心中暗道:当初若依我意,破刘黑闼后不急于班师,刘黑闼岂能再扰山东?杜伏威必早已来朝。今日父皇反将此功尽归于建成,实乃不公。正郁闷之际,却见侍者来报:“房玄龄大人求见。”
秦王见到房玄龄,正要发泄几句,却见房玄龄先开口道:“今日河间王遣其别驾岑文本自荆州来朝,岑文本已私来见臣。”
原来此时唐朝地方官员每次进京,除了要朝见皇上之外,一般都要私下晋见太子、秦王、齐王及几位宰相,而要见秦王,就必须先拜会房杜或长孙无忌以求其引见。秦王得知岑文本来自荆州,便问道:“可有药师先生消息?”
房玄龄意味深长道:“文本称先生让他传言殿下:‘杜伏威既来京师,辅公祏不久必叛。不过请殿下不必担忧,河间王必能以本部兵马灭之,无需自关中发兵。’”
秦王闻言,不觉一愕,但他马上意识到,李靖这是在暗示他一旦辅公祏造反,决不可让李建成统兵去讨伐丹阳,立功树威。只是既然李靖不肯明言,他自己也就不想把话挑明。但房玄龄却不敢确定秦王是否明白了李靖的用意,因此道:“先生只怕言外另有深意。”
秦王道:“先生令文本传言,必是意在荐文本于我。只是目下不宜留他府中任职。”
房玄龄略一迟疑,又道:“只怕先生此外别有用意。”
秦王却摆手示意令他不必再讲:“我自明白,明日令岑文本来见我便是。”
房玄龄见秦王如此,知他已明白了岑文本的来意,便起身告退了。
却说李渊遣使到丹阳,封赏了吴国文武群臣。自王雄诞以下,莫不欣喜,唯有辅公祏内心郁闷。回到府中,便令人去请左游仙。
左游仙是辅公祏幼年好友,自称辟谷修道,不问世事。但自从杜伏威占据丹阳,辅公祏威名日盛后,他却不时来与辅公祏共叙昔日情谊。辅公祏见他胆识过人,益发将其视为知己。在遭到杜伏威的猜忌之后,便干脆随左游仙辟谷修道,不问政务了。但这不过是他的避祸保身之术。在暗中,他却不断笼络一批元老亲信,积蓄力量,以待机会,而这些主意大多出自左游仙。故此每当郁闷之时,他都会找左游仙商议对策,排解郁闷之情。待左游仙到来后,辅公祏便大发牢骚道:“我等身经百战,血战十年,方才打下这份基业,却被杜伏威拱手送给了李渊。跟随这等庸主,我辅公祏当真是瞎了双眼。”
却见左游仙微微一笑:“天下事皆在仁兄何如耳!”
辅公祏闻言眼前一亮:“你这厮有话只管明言,在我面前何必故弄玄虚。”
左游仙笑道:“今杜伏威在长安,丹阳万事由仁兄做主,兄若举义,谁敢不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