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回 黎阳仓李密斗宇文 幽州城建德战罗艺(1 / 2)
却说宇文化及正指挥将士攻打黎阳仓城,忽见一支军马杀到。宇文化及忙传令停止攻城,让宇文智及率兵五万备御城中守军,自己率领主力大军去迎击新来敌军。但见这支军中一杆魏字大旗迎风飘扬,军中拥出一位戎装大将,正是李密。只见他打马上前,指着宇文化及道:“宇文逆贼,你家本是匈奴奴隶,蒙先皇恩遇,父子兄弟累世富贵尊荣,当思报效皇恩。今主上失德,你不思死谏,反行篡逆,实乃天地不容。今若俯首就缚,尚可保身家安全,否则难免灭族之祸。”
宇文化及闻言,沉默半晌,忽开口道:“李密,今日与你论厮杀之事,无需做书面语蛊惑人心。”
李密闻言一愕,回身对部下道:“此等昏聩之人,竟谋篡逆,实是找死。”
话音未落,只见江都军中杀出一人,手舞大刀,重约七十余斤,在阵前叫阵。正是猛将元武达。这时,魏军中也有一将,胯下雪彪马,手中一杆马矟,飞马直取元武达。正是飞将单雄信。二人便在阵前一场厮杀,真个枪起处天愁地惨,刀落处鬼惧神惊。直斗了五六十合,未分胜负。这宇文化及在阵中见了,不觉心惊。要知道这元武达可以说是江都军中第一猛将,宇文化及还指望他旗开得胜,斩将立威呢,谁知刚一出阵,便遇到强敌,不觉心中有了惧意。这时,江都军中张恺见元武达渐落下风,忙手舞一柄开山斧杀出阵来替下元武达。李密担心单雄信久战力乏,急令罗士信出阵替下单雄信,敌住张恺。两员猛将又在阵前大战了五六十合。魏军阵中秦琼按捺不住,也舞枪来到阵前替下罗士信,江都阵中也杀出大将孟景替下张恺。二人又战了二十余合,秦琼忽然将枪逼住孟景手中刀往下一压,顺势将枪横扫过去,正中孟景头颅,顿时被扫掉半边,落马身亡。秦琼乘势直闯敌阵,江都阵中早有许弘仁、陈智略两员猛将兵马杀出,拦住秦琼。只见秦琼并不于二人恋战,直斗了三五回合,只将大枪横扫,逼退二人,又纵马闯向敌阵,许、陈二将随后便追。魏军阵中王伯当恐秦琼有失,忙摘弓取一箭射向许弘仁。许弘仁正拍马追赶秦琼,忽听脑后风声,急闪身躲避,那箭便擦耳而过,登时惊出一身冷汗。秦琼却在此时杀到敌军阵前,左冲右突,所向披靡,江都军阵登时大动。李密乘势挥军杀向敌军,双方一场混战。此时,江都军参战者虽有十万有余,且皆骁勇之士,但因之前攻打了半日城池,早已力乏,故此并未占得一点优势。双方大战了一个时辰,未分胜负。便各自收兵回营。李密将军队撤至清淇,安下营寨,与众将商议破敌之策。大将柴孝和献计道:“今日敌军攻城半日,已是筋疲力乏,犹能与我不分胜负。倘若明日再战,我实有破败之忧。不如深沟高垒,不与敌战。敌若攻城,我便掩袭其后,敌若回师来战,我便退军回寨。使其攻城不得,欲战不能。时间一久,其必粮尽力乏,我方可一战胜之。”
李密道:“此计甚妙!”
于是,传令三军,加强大寨防御,坚守不战。
却说宇文化及回到军营,与众将佐议道:“人言魏军善战,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当如何破他?”
这时,只见丞相府左司马封德懿献计道:“今日之战,实乃魏军乘我疲敝。我料黎阳仓城内守军不过二万。明日可令智及仅率三万军备御仓城守军,其余尽皆随主公与李密决战。”
宇文化及觉得有理。于是次日一早,便率军杀气腾腾开向清淇的魏军大寨。却见寨内鸦雀无声,根本无人出战。宇文化及令人到寨前叫骂,也无人理睬。一怒之下,传令攻寨,直到军队冲近魏寨,寨内方才箭矢齐射,江都军顿时倒地一片,宇文化及自知无法攻克大寨,只好撤回。回到寨中,宇文化及又与众人议道:“李密闭寨不出,不如明日先攻城如何?”
封德懿道:“我若先攻城,攻城器械未备,一时难以攻取。李密又必从背后掩袭我军。我顾此失彼,非良策也。不如且按兵不动,待攻城器械打造完毕,再以偏师当李密,同时集结大军一举攻破敌城。攻城既下,再回师与李密决战。”
宇文化及三弟宇文士及赞同道:“封司马之计甚妙。”
宇文智及道:“我军粮草乏绝,岂可虚耗时日。李密闭寨不出,实乃破胆。明日尽管攻城,且留下一支生力军备御李密,待其来时,便可决战破之。”
众将中许弘仁、裴虔通等纷纷表示赞同。宇文化及本是个没主见之人,见众人大多赞成宇文智及之议,便决定明日出兵攻城。次日,江都军来到城下,开始攻城。刚刚发动两轮攻势,就见阵后尘土飞扬,李密又率大军杀到。宇文化及急停止攻城,率军迎击,却见李密又将军队撤回。待宇文化及回到城下时,却见李密又率军逼近。这样,江都军既无法集中精力攻城,又难以与李密决战。奔波了一天,一无所获,只得回头依封德懿之计而行。又过了数日,负责打造兵器的官员来报:“攻城器械均已打造完毕。”
宇文化及大喜:传令三军暂且休息,明日一早四更造饭,五更出发攻城。当天夜里,江都军正在酣然入睡之际,存放攻城器械的辎重营突然一阵地动山摇,平地里便多出无数洞穴,一批批魏军将士从洞穴中窜出。原来是徐世勣将地道挖到寨内,来夜袭江都军。只见这些魏军冲出洞穴,直奔攻城器械,一阵油草火把乱抛,霎时火光腾空,照得寨内如同白昼。守寨大将秦亮急出帐召集人马抢救,却见劫寨魏军又返身杀了过来。秦亮挥枪迎上前去,却见火光之中又杀出一员魏将,舞枪来战秦亮,正是徐世勣部将郭孝恪。二人战不三合,郭孝恪手起一枪,正中秦亮咽喉,秦亮登时落马身亡。魏军一声呐喊,冲向前来,直杀得江都军四散奔逃。恰在此时,只见远处无数火把映徹天空,江都军援军已经赶来。郭孝恪急传令速速撤离。待援军赶到时,郭孝恪已撤军回城了。再看攻城器械,早已化为灰烬。宇文化及得知消息,险些气死。一叠声要斩秦亮,却得知秦亮已经阵亡。无奈之下,只得杀了两位副将泄恨。次日一早,便率大军来到清淇进攻李密大寨。只是一连发动三次进攻,都被李密击退,只得撤军回寨。
却说李密这边刚刚击退宇文化及,又见裴仁基从洛口派人来报,说近来王世充并不来攻洛口,却乘魏军闭城不战之际,到处攻占周边城镇,抢掠粮食,以解城中乏粮之困。李密便聚众议道:“东都城池坚固,攻之难破。我破城之术,唯在断绝其粮草。使之不得不降也。今王世充四处劫掠粮草,为解乏粮之困也。倘若令其得逞,我前功尽弃也。”
众人闻言,一时无语。半晌,只见魏征出列献计道:“当今之计,唯有派人前往窦建德处,说服其与我夹击宇文化及,以便早破此贼。”
李密点头道:“此计虽可一试,但只恐窦建德心存坐收渔利之念,不肯就范。”
这时,只见柴孝和出列道:“末将倒有一计,不知主公意下如何?”
李密道:“你尽管讲来。”
柴孝和道:“宇文化及所以离江都,实因其将士思归关中。兵临黎阳,只为劫粮。主公可派人前往其军中议和,称我可供足其粮草,使之上道。我料宇文化及虽必不肯入关,却必不敢公然拒绝以引发众怒,我便可与之往来谈判。如此,一则宇文化及既无乏粮之忧,必任其军马饱食,如此必加速其粮草断绝。届时我正好以饱待饥,破之必矣。二则,东都知我与江都和解,必然慌乱。主公正好乘机令人到东都劝其与我和解。我便可调集大军到此地与宇文决战。待破了宇文化及,便立即回军围攻东都。”
李密道:“只恐东都不从。”
魏征道:“依属下之意,主公不必公然遣使往东都。今东都之中,元文都与王世充勾心斗角,王世充渐揽军权。若能与我和解,实有利于元文都。属下有一好友,姓盖名琮。可使之到东都向元文都献计,劝其与我和解。元文都必喜而从命。”
李密闻言大喜:“此计甚妙。此外,当同时派人到窦建德处,请其出兵击江都军。纵其不来,亦有何妨!”
于是,同时派柴孝和到宇文化及处议和,派盖琮到东都说服元文都,又遣使到窦建德处请兵。柴孝和到了宇文化及处,宇文化及果然既不肯完全接受魏军的建议,又不断然拒绝。双方开始信使往来,讨价还价,一时没个结果。
盖琮到了东都,向元文都献计:“宇文化及弑杀先帝,今已近东都,我等虽欲雪耻而却为李密所困。今若赦密之罪使其击化及,可使两贼相斗,我作壁上观。待化及既破,密兵亦疲;我便可乘势破李密。”元文都深以为然,便奏明皇泰主杨侗。皇泰主也以为此乃妙计,即以盖琮为通直散骑常侍,前往李密处说服李密。盖琮见到李密,自然一拍即合。于是,皇泰主册封李密为太尉、尚书令、东南道行台行军元帅、魏国公。令其先平宇文化及,然后入朝辅政。李密得诏书大喜,便令邴元真与程知节等率十万精锐来援清淇,只留下裴仁基父子镇洛口。
在盖琮来到东都的同时,李密的使者也来到乐寿向窦建德请兵。窦建德便与文武群臣议道:“你等意下如何?”
只见左长史宋正本道:“李密占据洛口,兵多粮广,谋臣猛将极多,实乃我之劲敌也。今宇文化及兵临东都,其人虽属庸才,但麾下约二十万之众,皆杨广宿卫之士,将士骁勇,甲仗精新,正是李密之敌手。我何不坐观二虎相争以收卞庄之利。今大王所向披靡,唯河间王琮与幽州罗艺不降,大王何不乘李密无暇东顾之际,破此二贼。”
窦建德连连点头道:“此计正合我意。只是河间久攻不下,不知各位有何破敌良策?”
右长史凌敬道:“河间守将王琮所以坚守不降,因忠于隋朝耳。今杨广已死,他还为谁守?大王若肯亲临河间招抚,王琮必束手来降。”
“既是如此,何必孤家亲往?”
凌敬道:“王伏宝围困河间经年,双方相互攻杀既久,仇怨必深。大王不亲往河间,王琮必不敢降。且大王若亲行,河间既破,便可直往幽州讨伐罗艺。”
宋正本道:“凌长史所言极是。”
窦建德点头道:“既如此,孤当立即发兵取河间。”
于是,留大将高君雅守乐寿,点起十万军马,前往河间。军到河间,并不发兵攻城,却要遣使到城中劝降,不料众多辩士皆低头不语。原来此前王伏宝与窦建德曾多次派遣使者到城中劝降,都被王琮斩了,故此无人肯到城中送死。凌敬见状,便自请前往,窦建德因担心凌敬遇害,不禁犹豫起来。凌敬笑道:“大王只管放心,凭借臣三寸不烂之舌,必能让王琮束手来降。”
窦建德思量再三,最后在凌敬的一再请求之下,终于让凌敬前往河间城。
凌敬来到城内,只见城内将士,尽皆全身缟素。步入官衙,却并无想象中的杀气。抬头向堂上看那王琮,只见他三十一二年纪,身高八尺,身形健壮,相貌堂堂。对着凌敬不卑不亢道:“凌长史何来?”
凌敬昂首拱了拱手,道:“长乐王久慕将军……”
却不料王琮把手一摆道:“长史休要啰嗦。我只问你,可是前来劝降。”
凌敬不由得心头一凛,但外表却十分镇静:“正是。”
只见王琮长叹一声道:“王某也深知长乐王仁义豁达,乃天下之英雄。但王某身为隋臣,自当为大隋守土保民,虽死何憾!然则今皇上遇弑,大隋亡矣,王某复为谁守?王某自知与大王对抗日久,罪不容诛,但城中将士何罪!百姓何罪!你且回去告知长乐王,王某别无所求,但求长乐王能保全城中军民,王琮甘愿自缚出城。”
凌敬道:“将军果然忠义无双!实不相瞒,长乐王所以亲临城下,正因将军与王伏宝将军相攻日久,难免心存仇怨,唯恐将军归附之日,他们对将军有所冒犯。将军尽管放心,只要将军肯归附我主,城中军民,必定秋毫无犯。将军本人亦必优加赏赐。”
王琮闻言,立即表示愿意归降。次日,窦建德率军来到城下,列阵受降。只见河间城门大开,城内军民皆空着双手来到城外,王琮令人将自己捆绑着来到窦军阵前,跪倒在地。窦建德见状,忙纵马来到王琮身边,翻身下马,将王琮扶起,便为解绑。王琮忙又拜道:“王某乃败军亡国之将,罪在不赦。唯求大王恕我城中军民无罪。王某来生当做牛做马,报答大王厚恩。”
窦建德笑道:“孤素来性急,等不得来生。将军今生便为孤爱将,为孤效力如何?”
王琮忙再拜道:“王某谢大王不杀之恩。”
于是,窦建德携手与王琮一同上马,进入河间城。来到官衙刚刚坐定,只见王伏宝上前道:“大王,末将有话要说。”
窦建德道:“只管讲来。”
王伏宝道:“王琮盘踞河间,抗拒我军经年,杀我将士众多,实乃罪在不赦。今城池将破而率兵来降,大王岂可恕其不死!”
窦建德道:“王琮,忠臣也。战场厮杀,乃各为其主,何罪之有!孤正欲赏王琮以励忠于君王者。岂可再杀害忠良之士!”
王伏宝闻言,厉声道:“我弟伏良及三员爱将皆死于王琮之手,今仇人就在眼前,却不能为之报仇,大王何以告慰战死将士英灵!”
话音未落,只见众将士乱纷纷嚷道:“必杀王琮,以告慰死者在天之灵。”
窦建德闻言,渐渐收起满脸笑容,面沉似水道:“战死将士,孤自当优加抚恤。然虽斩王琮,众人岂能复活乎!昔日我等在高鸡泊为盗,或可滥杀无辜;今欲定天下,济苍生,岂可再行此不义之事。”说着传令道:“凡有敢因之前仇怨而不利于王琮者,夷三族。”
众将闻言,方才默然无语。只见王伏宝圆眼怒睁,对着窦建德好一阵,方才恨恨退下。待众人散去后,凌敬留于帐中,对窦建德道:“我见王将军与众将士皆心有余怨,主公不可因一王琮而使众人心寒。当设法安抚。”
窦建德:“伏宝乃忠义耿直之人,事过之后,怨气自消。长史不必多疑。”
凌敬道:“虽是如此,不可不略加安抚。可将破河间之功归于伏宝,并对王伏良等战死将士一律优抚,以慰其心。”
窦建德道:“治军之道,在于赏罚分明。取河间,你之功也,岂可归于伏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