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关门弟子(1 / 1)
正如酒馆掌柜所言,自从那天以后,虽然张三丰要隔十天半月不等才来一次镇上,但只要张三丰前脚刚踏上镇口,就会有不知哪家有病人的小孩守在镇口,见他一到,就一路高喊“老神仙来了”跑回去通报家人。于是有要看病的乡亲就不约而同的一起到酒馆外排队等着他,而酒馆掌柜只要见有人排队,就急忙叫小二从店里搬出桌椅在酒馆外支好,等着他到来。张三丰看病尽量用自己从山上摘下来的草药,没有的药,便开好药方叫病人到药房里去买,用自己草药的便只多收两文钱,尽量减少病人的开支,于是乡亲们都亲切的称呼他“活神仙”。而他一天看病的收入不管多少都悉数交给酒馆掌柜,用以换他看病这一天的三餐酒水,剩下的掌柜便给他备一些干粮并把葫芦里灌满酒,以做为他后几日的口粮,如果还有用不完的,掌柜都给他存在店里以备不时之需。
这天张三丰看完最后一个病人,太阳已快要落下,于是准备叫小二帮忙收摊,此时一个身着黑布衣裤,脚蹬草鞋,头上缠着一条黑帕的壮汉拉着一个十四、五岁的小孩来到摊边,突然跪下磕起头来,张三丰从这壮汉的衣着已知他是当地的苗族,急忙伸手扶起壮汉,说:“老乡,何故行如此大礼,老道不敢身授啊!”刚说完见扶起的壮汉有些面熟,仍在迟疑,心想这个壮汉是在哪见过,但又不是自己医治过的病人。
只见壮汉叫一旁的小孩继续跪着,说:“多谢活神仙,救命之恩没齿难忘,”说完又跪下磕起头来,一旁的小孩也跟着磕头如捣蒜。
张三丰见状只得又急忙将他扶起,说:“不必行此大礼,老道治病救人也是为了修道,当不得如此大礼,要拜那也只能拜太上老君,是他老人家显灵我才能医好病人,只是老乡什么时候医治过你,我不记得了。”
壮汉道:“一个月前我被蛇咬,二哥他们说若不是遇到活神仙出手相救,我的小命可能早就没有了,现在我可能已经在阴曹地府阎罗王那不知做什么鬼去了。”
张三丰听他一说起被蛇咬,便突然明白过来,依稀想起当时他双目紧闭已经昏迷,也没怎么注意他的面貌,而是忙着给他推血排毒,心想怪不得刚见到他时觉得有些面熟,只是想不起来是在哪见过。说:“一切皆是缘分,老道当时是没有想到万一医治不了你的后果,如果被我耽搁了这么一会,又治不好你,岂不是害了你的性命,若不是太上老君显灵,我也只是误打误撞的治了你。”
此时壮汉从衣襟里掏出几块碎银,递到张三丰面前,说:“救命之恩岂是这点银两可以报答,望活神仙收下,”
张三丰推辞不授,说:“给你看病的钱已经收过,岂能再收。”
壮汉见他态度坚决,只得作罢,拉起他朝酒馆边走边说:“活神仙既然什么都不收,那只有请您老人家吃些酒,以表谢意。”说完大声吆喝交待掌柜把酒馆里最好的酒菜拿上来,张三丰见再无理由推辞,只得顺着他走进酒馆坐下。
不一会,小二就上来了一桌子的酒菜,按道理说张三丰已百岁多高龄,肠胃消化功能都已退化,再加上修道的原因,饮食上应该注意清淡以及容易消化,可能由于练功及长时间没有好好吃一顿的关系,张三丰此时胃口竟如三四十岁的中年人般,酒菜一上来,也不顾自己形象,自己大快朵颐起来,边吃还边叫壮汉及他旁边的小孩赶紧吃,壮汉哪里顾得了吃,见空才能偶尔敬他一杯酒,只是可怜了壮汉身边的小孩,没有父亲的同意不敢动筷,看着张三丰狼吞虎咽的样子,口水不停在嘴里打转。
只一会,一桌酒菜便被张三丰一个人全都倒进了肚里,他看着空空的碗盘和惊得发呆的壮汉父子俩,以及掌柜、小二,摸了摸吃得滚圆的肚子,连着打了几个“嗝”,不好意思地说道:“有些许日子没有好好吃一顿了,见笑了、见笑了。”
壮汉见张三丰吃饱喝足,拉起一旁的小孩叫他跪在张三丰面前,说:“一桌酒菜难报活神仙救命之恩,求您让小儿留在身边伺候您,就是端茶倒水、洗衣煮饭他都会。”
张三丰急忙摆手说道:“万万使不得,修道岂能还要人伺候,若是太上老君知晓,那不是要减了我的道行,只怕又得多修炼几年。”说完看了看一脸报恩心切且焦急不知所措的壮汉以及仍跪在地上的小孩,见小孩眉宇轩扬、气质不凡,同时可能是受了壮汉的酒食,所谓吃人嘴短,竟突然动了心,心想留一个人在身边也可以,这样自己可以专心修道,还可以传道给这小孩,假如这小孩悟性高,将道家在此地发扬光大也未尝不是不可能,于是用手轻轻摸了摸胡须,慢悠悠地说道:“叫人伺候那是万万不可,但收一个弟子还是可以的。”
壮汉听张三丰改口这么一说,如释重负地笑了笑。这时跪在地上的小孩抬起头,拉着壮汉的衣角,着急地喊道:“爹爹、爹爹,”显是很不情愿。壮汉蹲下对着小孩一脸严肃地说:“张天涛,活神仙对爹爹的救命之恩你替爹爹报答了,活神仙收你为徒,那是你几辈子修来的福,赶紧给师傅磕头。”
小孩犹豫了一会,看父亲态度坚决,只得在地上磕了三个头。壮汉见小孩磕头,连忙倒了一杯茶,放在小孩手里,叫他奉茶给张三丰,张三丰接过小孩奉上的茶,喝了一口,乐呵呵地对小孩道:“徒弟起身,”见小孩站起来,继续说道:“老道本不想再收弟子,难得今日你父亲心诚,我便收了你这个徒弟,今后跟着我那可是要吃苦的,修道本是修心,心净便能克服一切困难,为师姓张,听你父亲叫你‘张天涛’,我们都姓张,那也算我们有缘分了。”说完站起身来跟掌柜和壮汉告辞,掌柜将干粮和葫芦交给张天涛,张三丰拄着枣木杖,带着张天涛离开酒馆,慢悠悠地朝梵净山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