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第三题(1 / 2)
第三道题展示了很多计算机语言相关的公式,以及一些长得像瓶瓶罐罐似的设备图纸。
坦率的讲,我一点都没看懂这道题目讲的是什么。
作为文科生,我已经彻底放弃了。文件的图纸中绘制的设备,在我看来完全是天书一样。霍鹰聪明得多,也热衷于计算机,但基础学术能力不行。孙添喜根本就是大老粗,他热衷于学习,但完全抓不住事情的重点,所以听的课程虽多,但往往最后落得听了个寂寞。所以,我猜测他俩也不太明白。
乔安娜指着文件上一团长得像寒冬腊月捆在一起准备拿来烧火取暖的稻草一模一样的、仿佛是长着很多‘毛刺’的,用很多大括号括在一起的一大团数学公式,对我们解释道:
“你们看,这是信息传播学中的数学应用——香农公式的升级版本。按我的理解,这道题目涉及的内容大概可以氛围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以拓扑学描绘的信息传播学,也就是互联网兴起之后信息学的最新成果。拓扑信息学优化了信息传播学中基础的‘香农公式’,用包括非线性代数的高等数学描述了信息传播的模式。第二部分似乎是流体力学的相关公式,特别是后面的数据,显然复合伯努利方程所描述的情形。但是,拓扑信息学和流体力学二者之间,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东西。题目给出的这个设备,为什么输入的数据和输出的数据的两端,是完全没有关系的两种数学范畴呢?
让我们仔细看一下文字说明吧。文字说明是这样描述的:自人类诞生以来,作为一种智慧生命,人类一直在不断生产信息。5万年前,人类刻在岩石上的壁画,大概一年生产1千字节的信息。2千年前,随着造纸术的发明,书写的成本大幅下降,东西文明同时兴起,人类把信息记录在书面上,整个人类文明一年可以生产超过1百万个字节的信息。在工业时代,基于自动印刷技术的发展和人类对于科技、工商业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一年人类文明可以生产1亿个字节、甚至更多的信息。近1年来,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手机的发明,人类突然暴发出巨大的信息生产能力——电脑和手机帮助我们打字、拍照、录音、摄像……这一切使得信息生产变得越来越方便。字节这一单位已经无法衡量信息的数量,我们只好使用更大的单位:mb、gb、tb甚至zb。1zb大概相当于1的21次方字节,而这大概是千禧年前后人类一年的信息生产总量。
计算机、手机、移动互联网等等技术还在不断地跃迁式发展,商业模式和传播方式也在不断创新。吉布森集团战略研究所的分析指出,大概在千禧年之后的1年,互联网市场将进入一个新阶段,即“人人都是信息发布者”的阶段——人们将能够用手机购物,用手机向全网发布自己对新闻事件的评价和看法,用手机拍摄有趣的短视频,用手机完成远程办公和远程教育……这就意味着信息的生产总量将发生一次跃迁。预计十年后每年人类生产的信息总量5zb以上。
这还没有结束,再过1年,随着互联网的越来越发达,大数据的累计将激活人工智能。随着有独立学习能力的人工智能的普及应用,人类生产信息的速度将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人工智能将帮助、甚至代替人类写作、代替人类制作图片、视频、动画、电影……甚至人工智能将代替人类完成一切繁琐的数据收集、归纳、提炼、再创造工作,从而实现人工智能加速生产更多的信息。所以,预计在今天的二十年后,人类年信息生产量可能达到2zb以上。”
念到这里,乔安娜顿了一下,说,“安子,恐怕连你这个文科生也能看出来了,按照这个数据分析,人类生产信息的速度毫无疑问是加速上升的。”
我点了点头,说,“那又有什么关系呢?”
“有关系。”乔安娜说,“你猜,传输数据最快的方式是什么?”
“听说高锟博士发明的光纤已经在有的地方投入商用了,应该是最快的数据传输方式了吧。”
“不是的,”乔安娜说,“传输数据最快的做法是用大卡车拉着硬盘到目的地。”
“啊?这是为什么?”
“因为,信息并不是什么虚无飘渺的东西。你知道么,信息是有重量的。仅仅观察以电子计算机形式存储的电子信息,有科学家研究发现,1个字节的重量大概是1的负18次方克。”
“听着好像不大的。如果按照这个比例计算,按照前面的说法,全世界人类一年生产的信息,也不过就是1千克左右的重量。就算是再过2年,信息的总重量也不过就是2千克,听着也不多。”
“你说得对,听起来不多。当然,这里考虑的是电子计算机。假如——我还是强调假如——是前一题中提到的莱布尼茨单子计算机呢?”
“这又有什么区别呢?”我问道,我实在是不懂。
“我对这道题后面的数据、公式和图纸感到汗毛直竖。你看,”乔安娜指着后面的一些我完全看不懂的公式对我说,“假如收集存储数据的,是莱布尼茨单子计算机,信息的质量就完全有意义了,因为,考虑到莱布尼茨单子的特性,信息的重量越大,莱布尼茨单子的活跃度就越高——它的熵值越高,它就越活跃,而由此导致,这台莱布尼茨单子计算机周围的现实稳定性就越低——即如前一道题所谈到的,确定事件发生的概率就越低——原因是著名的‘贝叶斯样缪’,即确定性事件发生的概率会受到人择原理的影响,观察者的信息量越大,概率公式出现错误的可能就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