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老谋深算吕颐浩(1 / 2)
范宗尹也是个传奇,三十岁就当了宰相,是史上最年轻的宰相,而且他是个美男子,出门必须梳妆打扮照镜子,被人成为“三照相公”。
范宗尹在任上不说毫无建树,简直就是一事无成。
比如他建议在盗匪流行的地区实行藩镇制度,让赵构分封那些割据一方的流寇为镇抚使,打着皇家的旗号统治地方,最后这些流寇不少叛变了,还得朝廷出兵平叛。
范宗尹提拔了不少人,结果这些人都成了贪官污吏。
范宗尹还受到主战派大臣的攻击,说他举荐秦桧,让金国的奸细来把持朝政,这是卖国求荣。
总之,范宗尹这个宰相当得里外不是人,他自己也寝食难安。
1131年二月的一天,太阳出现了黑斑,这是个不祥的征兆,范宗尹觉得这是上天的警示,也是他解脱的信号,于是他向赵构提出了辞职。
赵构想都没想就拒绝了,范宗尹虽然能力不怎么样,贵在听话,很多政见都和自己一致,尤其是和平与发展这个基本国策执行的不错。
此时已被提拔为参知政事副宰相的秦桧着急了,范宗尹不下台,他就上不去,于是他在心里酝酿着对策。
范宗尹辞职不成,决心做点政绩出来,于是他想了一招,拨乱反正。
赵佶在位的时候,滥赏了一些官位,现在赵佶不在了,范宗尹觉得要把这些官位夺回来。
秦桧在这一点上也赞成范宗尹的做法,但他却绝口不提自己短短几个月从一个金国的归化人员坐火箭升到了副宰相。
范宗尹下了狠手,剥夺了一些高官的爵位俸禄,自然引起了官场的震动,很多既得利益的官员对他疯狂反扑。
范宗尹的黑历史再次被南宋台谏部门(纪检委翻出来,成为攻击他的证据,而且比之前更加的声势浩大。
秦桧一看形势不对,他在心里一盘算,机会来了。
原本打算继续和稀泥的赵构也没了办法,他亲自对此事下了诏书,说君父赵佶并没有做错,不能因此招致士大夫的怨恨。
秦桧看赵构都表了态,连忙改变了自己原先的态度,站到了反对范宗尹的一边。
范宗尹在朝廷上不受所有人待见,自然没有待下去的必要,于是赵构也只能准了他罢相,让他去温州当知州。
范宗尹倒了,秦桧觉得天赐良机,于是四处活动。
他对臣僚们宣传他有两条绝妙好计,能够耸动天下,当别人问他是什么计策时,他说现在宰相都没有,说了也是白说。
他还跑去和赵构说:“如果官家任命我做宰相,我必有安定天下的计策施行。”
这么明目张胆的要官,也只有秦桧这么脸皮厚的人做得出。
赵构心想,你也太贪婪了,几个月时间,我把你升做了副宰相已经是破格提拔,你竟然还想当宰相。
赵构已经不是当初那个刚上位的毛头小子,当了几年皇帝,他知道怎么权衡利弊,秦桧当副宰相都有些牵强,怎么可能让他当朝廷的一把手。
于是赵构召回了吕颐浩,让吕颐浩再度为相,吕颐浩是首相,秦桧是副相,秦桧的宰相梦暂时没有得逞。
为了防止范宗尹和吕颐浩一样再度出山,秦桧对在温州任上的范宗尹极力打压,导致范宗尹郁郁寡欢,仅仅几年后一命呜呼,享年三十七岁。
范宗尹是史上最年轻的宰相,也是最短命的宰相,一代传奇,就此落幕。
接替范宗尹的吕颐浩一上台,就想着打仗,他对赵构说,自己年纪大了,如果再不北伐,以后恐怕没机会了。
赵构心想我让你当宰相是让你治理好这个烂摊子,你一天到晚想着打仗,打仗越打越穷,全国盗匪四起,你能不能消停点?
于是无论吕颐浩如何请求,赵构就是不发表意见。
秦桧揣度上意,认为赵构对他“南自南,北自北”的提议一万个赞同,于是也提出了他那耸动天下的两条计策。
两条计策归纳起来很简单,就是让在南方的北方人滚回北方去。
因为宋金战争,原来住在北方的文人士大夫和不少士兵都迁到了南方,比如秦桧的表姐李清照,就被战火逼得颠沛流离来了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