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四章 北地烽烟(1 / 2)
草原上万马奔腾,呼啸而过的马蹄,踩碎一丛丛冒头的青草。
饿得皮包骨的奴兵,眼中闪着野狼般的绿意,恶狠狠地望向南方。
“抓到一百个乾人,不管男女老幼,或是杀掉一个乾朝士兵,今后就不用当奴隶了,想要自由,去吧!”
木华黎的话,让奴兵麻木的脸上有了一丝生机。
草原最北端的棱堡墙头。
张辽和吕布遥望北方。
随着马蹄作响,地平线上出现一个黑点。
随后黑点慢慢扩大,横拉出一条黑线。
再之后,黑线摊开,染黑了绿色的草地。
“留下一部分人,其他人继续往南。”
领兵的蒙古将领,看前方棱角分明的城堡,就知道不是个好啃的骨头。
正想着杀掉一个乾朝士卒换取自由的奴兵,听到将领的话,心中颇不乐意,不过也不敢反抗。
还未完全停下的马步再次启动。
奴兵呼啸而过,留下万余人马包围了小小的棱堡。
如果从天上往下看,黑色浪潮汹涌而下,其中的礁石屹立在中央,纹丝不动。
“文远,这些人小看我们啊。”
看着棱堡外毫无纪律,装备简陋的奴兵,吕布哑然失笑。
张辽笑道:“那就让奉先给他们一点教训。”
“好。”
吕布拔起插在地上的方天画戟,朝城下走去。
街道上,安坐休息的狼骑看到吕布走下,不用吕布吩咐,一个个站起来翻身上马。
城门打开,狼骑汹涌而出。
“杀!”
突如其来的打击,让奴军乱了阵脚,这些来自草原小部族或是西域三十六国的奴兵,完全不是狼骑的对手。
没过一会,就被吕布杀得哭爹喊娘。
杀散这些人后,吕布也没有让人去追,而是率领骑兵朝南方慢慢走去。
“出城收拾战场。”
张辽澹澹一笑,不忘让人点起狼烟,告诉南方的友军:“蒙古人来了。”
知道草原形势,楚歌自然早有准备。
没有长城,那就用棱堡点缀防线。
水泥浇筑的棱堡,就算是如今的大乾,不用火药炮弹轰炸的话,一时半会间也难以攻下。
更别说以骑兵为主的蒙古人了。
面对这样的棱堡,蒙古人的选择只有两个。
一是不计代价的强攻,一个一个拔除草原上的钉子。
二是分兵南下,用少量兵力包围棱堡,等堡中没了粮草,里面的人就会出来和他们野战。
第一种方法估计是个正常人都不会选择。
棱堡不用看就知道是为了防御他们草原人。
里面除了士兵,没有其他人。
花费代价拿下这样的地方,完全是得不偿失。
“只要我们一路南下,就不相信里面的人一直缩着不出来。”
蒙古将领带兵越过一个又一个的棱堡,心中恶狠狠的想着。
“报,后方堡中有人出来了。”
随着张辽狼烟点起,分散在各地的棱堡开始行动。
城中将领会根据实际情况随机应变。
呆在棱堡中固守待遇,牵制蒙古兵力也可。
觉得堡中战力强于外面,率兵出战也可。
相邻的两个棱堡互通有无,通力合作,一起对付那些奴兵也可。
总之,随着奴军被棱堡分散兵力,北地战火终于熊熊燃起。
“好。”
听到传令兵的话,蒙古将领非但没有恐慌,反而大声叫好。
南下的时候,他早被木华黎告知。
此次南下,尽管用奴兵去拼乾人的性命就好。
他不怕后方打仗,就怕前面是无尽的棱堡,到时逼得他带人强攻。
“土绵那颜,那我们是返回去吗?”
左右将领小心地请示。
将领狞笑道:“回去做什么,乾朝士卒忍不住出城野战,想来乾人的城市离这里不远了,至于后面的人,想脱离奴籍就用命去拼,否则留着也是浪费肉食。”
雁门关。
楚歌抵达雁门关的时候,北方战事已经打了十来天。
通过飞鹰传信,楚歌知道蒙古人的先头部队,并不是只在汉地北方出现。
除了秦地北方因为匈奴人还在,蒙古人没有插手外,其他各境的北方都已经出现了蒙古人的身影。
就连在最东边的原大明地区,也出现了蒙古人奴兵。
“陛下,总体来说,蒙古人的先头部队不足为虑,这些色目奴兵,装备简陋,身虚体弱,我军能以一当十。”
李儒把各部呈上来的情报汇总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楚歌点点头:“蒙古南迁,山高路远,一路所费粮草无数,铁木真派这些人南下,怕是有意消耗人员减轻族中压力。”
“陛下所言甚是。”
“这些色目奴兵死不足惜,我大乾儿郎别说一个换十个,就算一个换一百个,朕都觉得可惜了。”
“陛下体恤中军士卒,将士们自然感恩戴德,不过打仗哪有不死人的,大乾儿郎能保家卫国而死,死当其所。”
“是啊,打仗哪里会不死人的。”
楚歌看看座下的李存孝、典韦等人,觉得这些人在自己身边呆着也是浪费。
一念及此,楚歌起身道:“你们随我狩猎草原,早日杀尽蒙古人,朕要早日结束这场战争。”
“是,陛下。”
一身令下,一众将领纷纷跑去整军。
离开雁门之前,楚歌想了一下,又对李儒吩咐道:“文优,边疆线长,我们虽然在草原上扩建了无数棱堡,可总归不能完全防下蒙古人,你去告诉北地牧场主,让他们暂时收缩放牧范围,等朕把蒙古人赶远一点,再扩大放牧范围。”
“是,陛下。”李儒点点头。
“为弥补他们的损失,就由朝廷出面,按市价收购他们草场的牛羊马,待今后分割草原的时候,再给他们多分配一点草场。”
“陛下仁慈。”
北地商会议事厅。
袁绍见商会内人员到齐,开口道:“陛下有令,命北地牧场主收缩放牧范围,等朝廷打退蒙古人后再扩出去,若有人不听劝告,死于蒙古骑兵之手,勿怪朝廷没提醒。”
“不听劝告?”堂下众人连连摆手,“我们怎么会不听劝告呢?朝廷的命令,我们一项遵守,更别说此次是陛下亲自下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