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光学运用(1 / 2)
杨承恩正在使用榫卯工艺拼接恭王府有些腐朽的木头,不少人都好奇的跑来围观。
因为榫卯工艺,算是木匠行业里面的高级技巧了,很多人都不会。
而杨承恩一个三十岁的人,在木匠行业可以说年轻得不能够再年轻的人,竟然会榫卯工艺,简直是令人诧异。
杨承恩倒是没有在乎身边有没有人,对着范毅道:“范毅,把刨刀给我拿来,这里还需要磨平一下。”
范毅立刻将框里的刨刀,递给了杨承恩。
只见杨承恩用手在平滑的木头上这么一抹,便知道差了多少。
就算是一厘,他也能够用手感受得到。
这里的一厘,可不是厘米。
是钱的那种分厘,意思就是说,杨承恩可以做到分厘不差。
杨承恩用刨刀推了几下,随后用手平滑的再次划过木头的表面,脸上也露出满意的神色。
随后他将木头拼接到原本的梁柱里边,再经过一系列的加工。
榫卯工艺是不能够使用钉子的,所以要想用榫卯工艺让不同的木头拼接起来,能够结实,那么就需要做到测量的时候精准无误。
不过现在科技发达了,用机器可以做这些。
虽然木匠应该依靠自己的锯子和刨刀,可在这样一个时代下不能够迂腐,要结合当前的科技进行使用。
这台仪器可是借的,到时候是要还回去的。
但也正是因为这台机器的存在,可以达到即便是肉眼都没有办法做到的精确指数。
因为肉眼是有可能出现一点失误的,可现在的机器只要设定好了数值,那么就可以做到完美契合,这就是科技的魅力。
这也是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科技的原因,科技才能够兴国。
何况科技,也运用到了日常的生活中来了。
杨承恩用机器测量了原本木头梁柱的数值以后,得出了一个2333的数据。
而杨承恩自己做出拼接的那一块,却只有2331。
并不是说这个数据不好,可以这么讲,前后相差只要不超过6,就是完美的榫卯技艺。
因为机器太精准了,其实一般都是到小数点后的一位数。
在没有这样机器的时候,数值相差是可以达到前后3的。
也就是说只要凭借的木头长度达到23或者236都可以进行凭借。
但既然科技在发展,匠人对于自己的技艺也要有更高的要求,否则到时候人是干不过机器的。
而始终人工制作,是要比机器制作有灵魂的。
当杨承恩将木头用榫卯工艺拼接在一起后,从肉眼可见的,左右两边还是有拼接的痕迹,这是没办法。
当然,当张建军等人将这根梁柱重新架在原本的位置以后,又撤掉了原本支撑着的两根木头,众人抬眼望去,和原本的几乎一模一样。
也就是说,这根木头看起来几乎没有拼接过的迹象。
这一幕,倒是让王静副馆长露出了好奇。
“那个杨工,之前拼接好了以后,我们还能够看到左右拼接的痕迹,为什么在这里的话,却完全看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