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四章 试射前准备(2 / 2)
死过一次的人,无法接受自己受到别人的控制。
同时,他也很难接受,重生以后还要受这种罪!
这一切的一切,让他更加坚定了乌托邦计划的必要性!
列目标、拨经费、找供应商、生产、组装、发射,这种传统的航天模式,弊端很多。
更是因为行业垄断,外界对火箭发射技术,几乎不了解,都是听专家说很难。
而那些拨下来的科研经费,也早就被固定的产业链,瓜分的一干二净。
从一九七零年,到二零零五年,一共发射了七十多次。
只看结果的话,可以说效率非常低。
除此之外,如果民营航天企业,搞的比国营航天企业还要好,那么航天部门将会被置于何地?
还会有外国客户,找国营航天企业采购发射订单吗?
毫不夸张的说,几十万航天人的铁饭碗,都会被砸的稀巴烂!
所以,这是一个很现实,又无法避开的郑智问题。
如果不是无穷大公司的研究人员,多次阐述,发展民企商业化航天的必要性。
加上陈伟东一再表示,火箭项目,会自负盈亏,这个项目才被不太情愿的审批通过。
否则,按照历史进程。
他们最起码,也得等到十年之后,才有可能松口。
但那个时候,很多东西还追得上吗?
在一间戒备森严的厂房内,陈伟东他们登上了钢架天桥,在上面,俯瞰那颗正在进行检测的小卫星。
不少人以为火箭和飞船是两回事。
其实不是的,人们在电视机里,看到大柱子一样的东西,确实是火箭,但它的作用是把飞船送上天。
而火箭顶端的那一部分,就是飞船所在。
宇航员就是坐在里面的。
不过这是无穷大公司,第一次进行火箭试射,所以只准备携带一颗小卫星,用作收集科研数据使用。
厂房内部,外面看似高大的建筑,里面其实是拉通的整体架构、通透的空间,从屋顶到地面,足足有七八层楼高。
这样的设计,是为了在做卫星检修的时候,有足够的空间。
其次,也是为以后的大型桁架式卫星做准备。
厂房左侧,十来个穿着蓝色衣服的技术人员,正围在一个直立的空心圆筒周围。
圆筒的侧壁是活动的,这个时候处于打开状态,在圆筒的表面,喷绘着一面巨大的红旗,还有重新设计过,识别度很高的无穷大公司图桉标识。
【鉴于大环境如此,本站可能随时关闭,请大家尽快移步至永久运营的换源app,huanyuanapp.org 】
那些技术人员,远远的望着正在进行检测的卫星,指着圆筒,嘴里说着什么。
“那是什么?”李主任好奇的问道。
“那个是卫星仓,发射的时候,卫星就放在里面,下面以托架支撑,以保护卫星不会因高温摩擦而损坏,到了预定发射高度,舱门会自动打开,实现星箭分离。”
刚忙完手头工作,小跑过来的赵工,很专业的解释道。
一众人从高处下来,李主任向那群围在卫星仓旁的工作人员走去,那些人也都认识他,热情的向他打着招呼。
通常一颗卫星,从设计到制造,标准流程下来,大约需要三十六个月。
但无穷大公司非常讲究效率,加上他们几年前,就曾经协助空间研究院,设计制造过通讯卫星,还参与过多次火箭发射任务,所以现在自主研发,也不是完全没有底子。
在制作这颗相对简单的小卫星时,就仅仅只用了五个月。
那些研究人员,见到陈伟东他们,都没有太大的反应,只是自顾的和技术人员讨论着,几天后的发射任务,如何保证一次发射成功。
如果一切顺利,那么他们就是世界上,第一个独立发射火箭的民营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