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一章 农场小社会(2 / 2)
西非的主食是大米,冈比亚虽然重视农业,但这边的黑人普遍比较懒,因此生产力非常低下,他们每年都要进口六万吨左右的大米,才能勉强供应国内的需求。
对于当地部族的武装,王方军根本没放在眼里。
他们现在的地下军火生产线,那些机床可以生产包括轻机枪、自动步枪、火箭筒、手雷等轻型武器。
要是能再修建一个弹药工厂,他们就完全可以做到军火自给了。
基地要是出动所有的战斗人员,凭借他们过硬的战术素养和精良的装备,真枪实弹干起来,说不定连对方的老窝都能给他们端了。
可是他们不能!
这里本来就是秘密基地,一旦发生大规模武装冲突,就等于是将基地内部暴露了出来。
没办法,他们只能派人去和当地的部族交涉,向他们说明,农场所有的物资,都是从国外通过轮船运输过来的,这些物资只够满足农场内部的需要。
卖给他们的粮食,刨开各种成本,实际上还要倒贴。
农场在这里赚的一点钱,全部都用来补贴船运的费用了,到现在,也才堪堪做到收支平衡而已。
为了让对方相信,代表人员还出示了进货单,从这上面可以看出,农场的粮食和生活用品,确实在亏本销售。
部族们只要稍微核对一下,农场卖出来的农产品价格,就能得到,农场基本没有在冈比亚赚到钱的结论。
但知道是一回事,接不接受又是另一回事了。
非洲人都有个毛病,总觉得别人是在剥削他们。
当他们明白农场是在他们身上获取利润,补贴农场内部员工时,部族成员们不但没有消气,反而火气更大了。
他们气愤的表示,自己已经够穷了,农场还要在他们身上进行剥削,实在是不能接受。
虽然其他的国际粮食出口商,都不会因为非洲贫穷,而少收他们一分钱,可那些粮食出口商们毕竟不在这里,他们只能在心里咒骂那些黑心商人。
但农场不一样,农场就在他们眼皮底下。
两者的生活差距,一经对比,太过于强烈。
邻近的几个部族,都无法做到心平气和的接受这个结果。
他们反而气势汹汹,要求农场要么以低价向他们供应粮食,要么就从这里滚蛋。
对于他们的无理要求,王方军他们自然是无法答应。
再说了,就算他们答应,老板又怎么可能接受这个结果,自己白白掏了钱,便宜了这些部族?
他们向当地政府通告了此事,并表示,这块土地是农场购买的私人土地,希望当地能够协助做好疏通工作。
如果当地部族觉得向他们高价卖米,是对他们的剥削,那以后农场就到其它地方去卖米好了。
冈比亚的当地政府,也不希望农场关门。
国内的大米本来就依赖进口,从本地购买,至少解决了部分需求,哪有放着家门口的米不买,跑到外地去买粮的。
不过对于农场的封闭态度,当地政府也有些不满。
农场自从成立以来,来的都是一些华夏人和白人,从来不在当地雇佣农民。
当地人每天无所事事,却眼睁睁的看着农场里的人大鱼大肉,生活富足,他们的心态又如何平衡的起来。
对于当地政府隐晦表示出来的不满,王方军也做不了主。
基地是肯定不能让当地人进去的,里面有太多的秘密,让当地人进去乱逛,说不定还会惹出更大的事端。
但这个时候,如果一点也不满足当地人的要求,也不妥当。
这里毕竟是非洲,说不上任何法制。
就是当地政府的工作人员,也都来自于当地各个部族,他们的利益诉求是一致的。
最终,王方军他们想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在外面再建一个农场,一个和他们农场切割开来的,开放式农场。
然后将那个农场,全部交给当地人耕种,由农场派人给他们提供一些农业生产技术指导。
至于当地人,是否能像华夏人一样吃苦,细心照料农活,那就随他们自己好了。
反正外围农场的所有的收获,都平价出售给当地人,他们自己不肯用心,那就怪不得别人了。
否则,还要农场养活他们不成?
王方军和农场内的一些研究人员,讨论以后,通过网络,和陈伟东取得了联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