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七十六章:商业与文化的博弈(1 / 2)
随机参观了涅槃窟、大佛窟等经典洞窟后。
顾城他们很快到了16窟那个举世闻名的藏经洞前。
顾安然好奇的环顾四周。
“这就是藏经洞吗?怎么这里这么一卷经书都不剩了?”
吴清峰闻言心痛不已。
“孩子,你别看如今这里空旷。”
“一个世纪前,这里面可是存放着从4世纪到11世纪,也就是从十六国到北宋的历代文书和纸画、绢画、刺绣等近5万多件文物。”
在顾城的耳濡目染之下。
顾安然对传统文化也有莫名情怀。
她不理会两人身份的差距,直接缠着吴院长发问。
“吴爷爷,那您能跟我讲讲这个故事吗?我想听王道长的故事。”
“荣幸之至!”
少年强则华夏强。
难得碰见对敦煌文化如此感兴趣的孩子,吴清峰欣慰之余,讲解越发的细致。
“藏经洞是在公元11世纪时,莫高窟的僧人们为了躲避西夏军队,在准备逃难时所封闭的。”
“在清光绪二十六年,被王~圆箓道长意外发现了此处的藏经洞。”
“其出土的文书多为写本,少量为刻本,尤为显得珍贵,并且还有古代藏文、梵文、齐卢文、粟特文、和阗文、回鹘文、龟兹文等文本。”
“不幸的是,在晚清腐败无能、西方列强侵略的特定历史背景下,藏经洞文物发现后不久,就被英斯坦因、法伯希等西方探险家,以不公正的手段从王道士手中骗取了大量藏经洞文物。”
“藏经洞文物惨遭劫掠,绝大部分不幸流散,分藏于y、法、e等国的众多公私收藏机构,保存国内的几乎是十不存一,造成华夏文化史上的空前浩劫……”
顾城默默的用镜头纪录着这一幕。
对于王道士本人。
后世对他的评价是褒贬不一。
莫高窟在元代以后已很鲜为人知,几百年里基本保存了原貌,如果不是王道士发现并卖掉了这些文物,或许这些佛经古卷还能保留至今。
所以大部分人认为,王道士是这段文明流失的罪人,他将卖取的银两用于修缮莫高窟的举动,丝毫不能为他流失这些珍贵文物的行为赎罪。
也有些人会说,若是没有王道长,这些文物指不定都会毁于其后的战火中。
从历史背景下的个人选择而言。
顾城想任何一个人放到王道长那个位置上,估计也不见得做得比王道长更好。
王道长有错固然是洗不白的。
但这个错,却不止是王道长一人的错。
错在那个历史时期的国家、民族,从上到下的每一个人,而非王道长一人。
这一边。
吴清峰跟小丫头说起莫高窟的
“……隋唐之前的,你去哪里看这么丰富、这么完整以及这么多朝代的画史?”
“在别处是看不到的,只有在敦煌才能看见。”
吴清峰大学时,就被分配到莫高窟实习,之后从师傅手中接任这个馆长,前后算起来,他在莫高窟已经快四十年了。
每一处壁画他都了如指掌。
这里过半以上的艺术品,都在经受着起甲、龟裂、酥硷以及霉变等问题,有些损坏甚至是毁灭性的。
他亲眼见证着壁画的生存日益艰难,壁画里所记载的文物信息也在不断地减少。
想到这里,吴院长语气不免唏嘘。
“孩子,敦煌莫高窟的保护,是和时间在赛跑,看一眼少一眼!”
小丫头小脸一皱,“吴爷爷,现在科技这么发达,这些壁画没有办法完整的保存下去吗?”
吴清峰摇头,微叹了口气。
“石窟和壁画彩塑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文物的损毁是难以避免。”
“整个敦煌宝库,将会在未来5年到1年内消失,这个数据还是在积极保护的前提下。”
“吴校长!”
苏柒有一丝不解。
“莫高窟怎么跟其他的景区不一样,我好像并没有看到景区的评级?”
“因为莫高窟,并没有参与景区评选。”顾城回道。
敦煌有一句极火的宣传语:甘~肃的兰州,华夏的酒泉,世界的敦煌!
莫高窟的讲解员与其他景区不同,并不是那种“职业”讲解员,而是有职称的研究员。